年前為“堅果先生”做個“體檢”
堅果一度被認為是健康食品,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每逢佳節,相信每家每戶都會買上各種各樣的瓜子、花生、松子、巴旦木……
近日,一則新聞報道,南寧一位女子每天吃1包堅果,另外還會吃一些花生與核桃“加餐”,結果連吃3個月后竟然被查出了高血脂。另外,坊間還有一種說法:如果你吃了一粒發霉的花生,肝臟需要40天才能排毒,真的假的?
看到這里先別急著瑟瑟發抖,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吃堅果到底有哪些好處?哪些人能吃哪些人不能吃?該打年貨了,堅果應該怎么買?
有些人吃堅果過敏會威脅生命
堅果又稱殼果,主要是指那些具有堅硬外殼的木本類植物的可食用籽粒,包括松子、開心果、扁桃仁(巴旦木)、腰果、核桃、山核桃(碧根果)還有板栗等。
通常,堅果籽粒中的脂類和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含量比較高,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比如堅果中大多富含油酸和亞油酸。營養學上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飽和脂肪酸(PUMA)。
研究表明,不飽和脂肪酸除了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起到積極作用,還能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Ⅱ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n-6多不飽和脂肪酸還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n-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于大腦和視網膜發育的健全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有些多不飽和脂肪酸還能參與調控類花生酸代謝及炎癥反應,從而發揮出良好的抗炎效果,比如脂氧素(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就是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內源性抗炎介質。所以,經常吃一些堅果會有助于維持我們的身體健康。
但堅果也含有比較多的蛋白質,屬于一種過敏源,并不是人人適用。對于某些過敏人群需要避免食用、防止誤食,否則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比如出現惡心、嘔吐、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吃一粒發霉花生肝臟排毒40天?
相信不少人也聽到過類似的說法:吃一粒發霉的花生,肝臟要排毒40天,這究竟是真是假呢?
其實,這種說法主要是為了凸顯吃霉變花生的危害,而這源于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屬真菌(如黃曲霉等)產生的次生毒性代謝產物,它是已知最強致突變、致癌的物質之一。
其半數致死量(指能引起動物50%死亡率的劑量)為0.249mg/kg體重,如果簡單以一個60kg體重的成年人推算,攝入15mg黃曲霉毒素就有死亡的風險。
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可能被黃曲霉毒素所污染,而給我們健康帶來較大風險的主要是黃曲霉毒素B1和黃曲霉毒素M1,前者主要在谷物(如大米、玉米)、堅果和籽類(如花生)等食物中,后者主要在牛奶等乳制品里,不過我國對這些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限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大家也不必過于擔心。
如果吃了霉變的花生或堅果,確實可能對身體帶來較大危害,因為黃曲霉毒素主要在肝臟中代謝,它能誘發人體肝臟產生腫瘤,進而導致癌變的風險。
考慮到不同霉變花生的黃曲霉毒素含量不太可能一致,且每個人肝臟的代謝能力也有差異,所以不慎吃到一粒霉變的花生,能在體內代謝多久,也因人而異。
曾有口服低劑量黃曲霉毒素B1的研究顯示,只有大約1/3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在3天內通過尿液排出,可見,人體代謝黃曲霉毒素確實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所以,吃了霉變的花生或堅果,究竟需要多少天代謝完成,因人而異,為了安全起見,霉變的花生、堅果等一定不要吃。
過年了,教你4步安全選購堅果
過年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些堅果過年,“堅果先生”又成了過年健康零食的主角,但有些不法商販常常以次充好,在堅果中添加各種非法食品添加劑,使其看起來與普通堅果無異。作為一種健康零食,過年購買堅果該注意些什么,這些“干貨”值得你收藏。
● 認準正規超市和品牌
廠家越知名,生產售賣的堅果質量瑕疵將會更小;另外購買正規超市售賣的堅果,就算出現了質量問題也能更好的維權索賠;為了您能買到更放心的堅果,請您靠譜選擇。
● 選擇“原味堅果”
無論是五香味堅果還是蜂蜜味堅果,再或是抹茶味堅果,這類“重口味”堅果大多高鹽高糖,經常攝入會提升患各類慢病的危險系數。另外,有些不法商家甚至將已經發霉變質的堅果加以各種調味品進行“遮掩蒙混”,口味越重的堅果,其背后隱藏發霉變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建議您購買“原味堅果”。
購買堅果,建議不選擇“煎炸”和“過度烤制”的產品;這類堅果營養物質會有部分流失,另外還會由于過度高溫烹調產生有害物質。
● 選購袋裝堅果更好
對于各種袋裝堅果來說,都會標注生產日期,請您看清生產日期,離您當日購買時間越近的產品,其安全風險越小,發霉變質的幾率也會更低。另外,注意一次性不要買太多,防止因儲存不當帶來變質潛在風險,同時在少量儲存時要保持干燥,避免環境濕度適合霉菌繁殖等。
● “閉口堅果”更安全
“開口堅果”在一定情況下更容易附著灰塵、雜質等有害物質;另外,堅果中本身富含脂肪物質,開口堅果更容易接觸空氣而氧化酸敗。購買堅果,請您偏向“閉口堅果”。
只有靠譜選購堅果,才能健康“品鑒”堅果。
吃堅果別太多,有每天推薦量
堅果,主要是通過不飽和脂肪酸來發揮健康效應的,但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易產生脂質過氧化,進而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對人體的細胞會產生一定的損傷。而且,堅果中油脂含量較高,屬于高能量食物,食用過多可能導致能量攝入過剩,不利于體重的控制。
首先,要控制堅果的食用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推薦,平均每周吃堅果50-70g(約每天10g),相當于每天吃核桃2-3個或板栗4-5個。
其次,要盡量選擇未經調味加工過的堅果,不僅可以避免無法控制食欲、吃太多,還能避免攝入過多的鹽分等。
再次,給低年齡段的兒童(如2歲-3歲)喂食堅果時,可以適當進行碎化處理,顆粒更小、更碎能夠防止發生窒息風險。而對于牙口尚佳的老年人,也可以適當打碎一些再食用。
最后,如果確實沒控制住食欲、吃太多,需注意減少其他正餐或食物里能量和油脂的攝入,避免全天能量和油脂攝入過多。
綜上,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有益身體健康,但霉變的堅果不要吃。
綜合科普中國、搜狐健康報道
責編:盧智彬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