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礦山“變形記”(三) 業態之變 踐行“兩山”理論
新冷水江6月7日訊(鐘鼎文)以綠色做底,繡彩色點綴。生態的多姿多彩,不僅扮靚了錫礦山的外在形象,提升了錫礦山乃至整個冷水江的美譽度,也帶火了當地的“生態經濟”。
今年“五一”假期以來,每天都有數千名游客到錫礦山賞花游玩。當地村民就地擺攤售賣水果、飲料、小吃、玩具等,收入明顯增加。
錫礦山街道礦山居委會居民童金娥說:“平時也沒什么事,就到這里來擺個攤,花一開,人多了,也可以賺一點錢。”
同樣乘上“生態經濟”東風的,還有家住景區附近的吳勇。他迅速抓住商機,將自己家進行改造后,辦起了餐飲店,趕在“五一”假前開業。
錫礦山花海驛站餐飲店負責人吳勇說:“從開門營業到現在,每天都有客人,甚至有時還忙不過來。”
通過修復治理,生態“顏值”轉化為了經濟“產值”。55歲的居民姜定中流轉了近3000畝土地,種植水果和蔬菜。種出的蔬菜口感好、品質優。因為海拔高的地理優勢,部分蔬菜成熟期較晚,還能實現錯季上市,銷量一路向好。
湖南船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定中說:“因為礦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想利用這個優勢,把我們的農場打造成吃飯、住宿、釣魚、采摘于一體的基地。”
治山靠山圍山轉,生態經濟齊開花。近幾年,錫礦山先后修復了英雄紀念碑、憶苦窿采礦遺跡、世界銻都礦冶遺址等紅色工礦遺跡,提質改造“獨立小屋”“萬馬奔騰”“神龍昂首”“四代同臺”“煌斑巖脈”等地質景點基礎設施,將“紅色”文化底蘊與“綠色”生態資源有機整合,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責編:楊雅婷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