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委書記3場調研,讀懂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著力點
湘伴導讀
7月14日、20日、24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圍繞“三個高地”建設,在長沙和株洲、湘潭、常德開展了3場專題調研。
著力打造“三個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考察湖南時,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賦予湖南的重要使命任務,是湖南發展需要長期堅持的重要行動綱領。
近3年來,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扎實推動“三個高地”建設,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形成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同時,在工作中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短板。
因此,圍繞“三個高地”建設,省委主要負責同志開展了3場專題調研,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查找“三個高地”建設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原因癥結,尋找方法路徑。
從3場調研看,地點選擇主要集中在長株潭。這是緣于長株潭三市產業有基礎、創新要素活躍、開放平臺能級較高,是湖南的核心增長極,是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主戰場。
其中,在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專題調研中,沈曉明前往長沙、株洲考察了7家企業。
湘伴君梳理發現,既有以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旺旺集團湖南總廠、星邦智能,也有以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制造業為代表的景嘉微電子、株硬型材公司、千金藥業等,涵蓋了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
7月14日,沈曉明來到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詳細了解技術研發、產品銷售等情況。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瞄準先進制造業這個主攻方向如何發力?沈曉明指出,要持續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具有湖南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
先進制造業是湖南的“看家本領”。這幾年,湖南把壯大和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主要抓手,工程機械等4個先進制造業集群進入“國家隊”,制造業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提升至28.2%。
但同時也要看到,這個“群”還不夠大,“群”里面的產業鏈條還不夠長。
比如工程機械產業,雖然主機廠競爭力強,但配套能力不足,本地配套多為基礎性、輔助性配套廠,核心零部件與核心技術配套廠少。
再比如汽車產業,與國內一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巨頭相比,長沙本地配套率不高,多數零部件企業規模不大,核心技術不強,無法很好地滿足整車企業配套需求。
除軌道交通外,大部分產業本土配套率不足30%。
就此,沈曉明強調,要推動強鏈補鏈,壯大產業集群。支持存量企業擴能升級,依托龍頭企業精準招商,推進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配套。
2020年9月27日,“京華號”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辜鵬博攝
對企業來說,著力點還要放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增強競爭優勢。
只有“群”的江湖地位越牢固,各鏈條環環相扣、協作互補,抱團出圈的競爭優勢越凸顯,才越有可能搶占發展制高點。
7月20日,沈曉明來到湖南科技大學,詳細了解海底鉆機研發歷程,與萬步炎教授親切交流。
可以發現,這3個科研平臺均依托省內高校組建。這也體現了長沙、湘潭科教資源的豐富,僅長沙就集中了58所高等院校、99家科研機構、2200多家各類創新平臺、66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完全有條件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中當先鋒、攀高峰。
具體怎么攀?沈曉明指出,要充分發揮標志性項目的牽引作用,加快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湘江科學城、省級“四大實驗室”和“四個重大科學裝置”、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
通過具體抓手,引領帶動全面創新、全域創新。在“四大標志性工程”建設當中,亟需補足科創平臺能級不高的短板,注重整合全國資源,在更廣范圍、為更多用戶提供科學服務,爭取有更多平臺納入國家布局。
在考察研發類企業時,沈曉明仔細詢問了科研成果、產品應用等情況。企業離市場最近,對市場需求反應最靈敏,創新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沈曉明指出,要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除了平臺、產業、技術,創新更離不開人才。調研中,沈曉明多次提到,要培養、引進和用好各類優秀人才,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和支持保障政策,積極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在長沙、常德,圍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沈曉明走訪了多家外資、外貿、合資企業,并考察了長沙國際鐵路港、湖南出口產品集聚區,了解國際貿易通道和進出口平臺的運營建設情況。
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南,靠什么從內陸大省走向開放高地?沈曉明劃出了重點:用好改革創新這把“萬能鑰匙”。
越是嚴峻復雜、任務艱巨的局面,越需要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在“三個高地”建設中也不例外。需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發揮整體效應,以改革的辦法開路破題。
比如,推動我省優勢產業“走出去”,必須要以改革理念和系統思維,解決好物流成本偏高、運輸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暢通貨物、人員、資金等的進出省通道。在長沙國際鐵路港,沈曉明就著重提到了要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
7月24日,沈曉明在位于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的湖南出口產品集聚區,了解產品進出口等情況。
同時,要用好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中非博覽會等平臺優勢,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向湖南集聚。
園區是招商引資的平臺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在“三個高地”建設當中,發揮了重要載體作用。此次調研,沈曉明還來到常德經開區管委會考察了“大部制”改革,對進一步理順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園區要聚焦發展經濟這一主責主業,勇于自我革命,不斷深化改革,構建職能清晰、管理高效的運轉體系,更好激發發展活力。
如何從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擴大開放,還體現在充分發揮湖南“一帶一部”區位優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加強口岸和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加大精準招商力度,持續推動湘商回歸,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的開放型人才隊伍。
打造“三個高地”,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接續奮斗,努力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責編:楊雅婷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湘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