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長控股集團:黨建做實激活發展動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唐初旭 吳偉績
近年來,湖南博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牢固樹立“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理念,不斷踐行高標準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企業經營業績連創歷史新高,2019年銷售鋼材近1000萬噸,實現利潤7.81億元,上繳稅金9.51億元,今年各項生產經營指標穩中有升,集團位列2020湖南企業100強第10位、湖南省民營企業100強第4位,已14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連續16年進入“中國制造企業500強”。
旗幟鮮明講政治,尋找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該集團黨委特別注重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2017年11月就出臺《學習宣傳貫徹三年規劃》,通過深入反復學、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自覺從中找思路、找鑰匙、找方法。
該集團建立“共創共享、共有共富”發展模式,凝聚職工智慧力量,把一個負債7個多億、負債率高達124%、已被原國家經貿委列入破產名單的國有企業發展成職工年年都有股東分紅的500強民營共有制企業。
堅持改制不改“質”,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框架,集團決策層9人中有7人是黨委班子成員,旗下先后組建的冷鋼、博長建設等6家子公司也同步建立黨組織,59個黨支部全部“建在生產線上”。
發揮主人翁精神,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累計納稅90多億元,成為全省八大利稅大戶,為社會新增就業崗位3500余個,先后投入12億元用于環境污染治理,帶領冷水江市渣渡鎮木瓜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參與“攜手行動”幫扶中小企業。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克服原材料短缺和市場低迷的雙重影響,實現了“零疫情、零事故、穩增長”的既定目標。
發揮頭雁示范效應,在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代富的帶領下,最大限度調度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頭雁先飛領飛、群雁跟飛齊飛的壯麗景觀。
實施“十百千萬工程”,走實踐鍛煉的主渠道
“十個標桿黨支部”提高組織凝聚力。該集團緊緊抓住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的重大契機,每年評選十個左右標桿黨支部。全面開展崗位現場“微黨課”,推行“人人上講臺、人人當教員、人人受教育”的互動式黨課新模式,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把課堂搬到班組、車間,共計培訓1180名黨員、30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集中學習、研討交流、專家講座、紅色教育基地熏陶等,增強黨員職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百個頂尖團隊”提升企業生產力。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推進“班組模范職工小家”“青年文明號”“芙蓉標兵崗”創建。目前,該集團以黨員為骨干的技術能手團隊、巾幗芙蓉團隊、青年志愿者團隊等達118個,有3個團隊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有2個團隊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巾幗文明崗”,有1個團隊獲“全國青年文明號”。
“千名黨員樹旗幟”增強先鋒引領力。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該集團黨委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設立“黨員先鋒崗”、創建“黨員責任區”,786名在崗黨員掛牌上崗亮身份,聚焦生產的難點、黨建的重點和職工的關注點。棒線廠二軋支部在加熱爐設立永久性的“黨員先鋒崗”,由黨員承包每半年一次的清理任務,這里也成為預備黨員的宣誓地和入黨積極分子的考驗崗。儲運部支部開展黨員與員工“師徒結對”,使22名后進員工成長為崗位骨干。
“萬名職工競技能”激發職工創造力。在全體職工中開展生產操作技能大賽、維修技能比武、創新創效大賽等競賽活動,促進了企業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三提高”。三創設備公司黨委組織開展“小改小革、創新創效”活動,僅2019年就開展技術創新攻關19項,創效452萬元,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5個;煉鋼廠楊勝主創的保碳保錳冶煉操作法每月可節約成本上百萬;技術設備中心彭文忠主創的按軋制規格確定鋼坯成份和重量的做法,大幅減少合金含量和非定尺項目,每年可創造經濟效益兩千萬元。
踐行鋼鐵精神,嚴管厚愛貫穿管理的全過程
落實嚴格管理措施。該集團健全完善企業管理人員考核評價體系,把政治合格放在首位,建立“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問責”的監督體系,讓企業管理層習慣在日常監督和約束下工作生活。各黨支部堅持“四必清、五必談、六必訪”,及時掌握思想動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切實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從實關心愛護職工。該集團堅持不裁員、不減薪,年年給員工股東分紅,職工年收入人均遞增6%—10%;實施溫暖工程,每天為三班倒的職工免費送工間餐、為生產一線職工洗工作服,開展“為職工過生日送企業文化”活動,成立職工互濟會,組建博長志愿者協會,設立博長愛心基金。2013年以來,共救助幫扶困難職工850余人次,走訪離退休及社區困難人員1400余人次,送去慰問金500余萬元;組建志愿者、演講、寫作、籃球等20多個業余群眾文化體育協會,每年提供近40萬元的活動經費,保障各協會活動的常態化開展。
責編:曾玉璽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