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蝦醉蟹生魚片,白酒陳醋能殺死生食中的寄生蟲嗎?
審核專家:武新勝
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炎熱的天氣讓人對生腌類產品情有獨鐘,醉蝦、生魚片、生腌蟹……所謂的夏日必吃美食讓人食指大動,網上流傳著的生腌食譜也風靡一時。當大家在享受生食脆爽口感的同時,看不見的危險也在逼近。
近日,就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有著30多年魚生食用史的男子因吃了生腌蝦和血蛤后反復發燒被緊急送往醫院。經檢查后,令人驚訝的結果出現了,在肝膽病變的同時,醫生還在他體內發現了肝吸蟲。
來源|新聞截圖
什么是肝吸蟲
肝吸蟲又名華支睪吸蟲,它難以用肉眼識別,大小平均僅有0.138×0.15mm,因此人們在日常食用時很難直接發現它。在肝吸蟲的囊蚴外面,有兩層像保護殼一樣的囊壁。
肝吸蟲的蟲卵主要存活于魚塘內,淡水魚類是肝吸蟲最為鐘愛的宿主,肝吸蟲常常集中在魚的背部和尾部,當人們食用了攜帶了肝吸蟲蟲卵的淡水魚生或未經煮透的魚、蝦肉,那么大概一個月后,你的肝臟膽管內就可以發現瓜子仁狀的成蟲,數量甚至可以多達驚人的上萬條。
來源|廣東臺觸目新聞
寄生在人體肝臟里的肝吸蟲在繁殖能力上堪稱“變態”,它可以雌雄同體自我繁殖,每天產1600到4000粒卵,一年產卵更是能超過100萬粒。一組組數字羅列出來,令人膽戰心驚。但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肝吸蟲的壽命也很長,它能在體內潛伏生活20~30年,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你的肝臟。
華支睪吸蟲的成蟲和蟲卵 來源|百度百科
肝吸蟲病的危害
由于肝吸蟲的強大寄生能力,肝吸蟲病(華支睪吸蟲病,俗稱魚生蟲病)的發病率不低。在生食魚片現象非常普遍的廣州,更是有約10%的感染率。肝吸蟲病是一種慢性病,感染者肝膽管的病變程度和臨床癥狀的輕重,取決于感染該蟲的數量和時間。
作為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寄生蟲病,當肝吸蟲成蟲寄生于人(或貓、狗)的肝膽管內時,會引發一系列疾病癥狀。首先,膽管內膜及膽管周圍的超敏反應及炎性反應,出現如局部膽管擴張、膽管上皮增生、膽管上皮及黏膜下血管被破壞等癥狀。膽管炎、膽囊炎或阻塞性黃疸也會出現。同時,肝吸蟲的存在還會堵塞膽管,讓膽管壁增厚。蟲體碎片、蟲卵、膽管上皮脫落細胞等容易形成膽管結石,甚至導致肝癌發生。
從肝臟中取出來的肝吸蟲 來源|新聞圖片
當肝吸蟲感染嚴重時,可能會伴隨纖維組織增生、肝細胞變性、膽汁性肝硬化等嚴重后果。不僅是肝膽疾病,血吸蟲的成蟲還會寄生在胰腺管內,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肝吸蟲病的危險不可小覷,臨床表現較重,死亡率較高。
以為這樣就能殺死肝吸蟲?
在民間,對于如何處理魚生類食品,人們有著各自的說法。有人認為高濃度的白酒可以殺菌,有人認為寄生蟲怕酸,多放點醋就可以殺死它。還有人認為大蒜、芥末可以殺菌,一起拌著吃就沒有后顧之憂了。實際上,這些說法、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無效的。肝吸蟲有兩層像保護殼一樣的囊壁,令其無懼白酒和陳醋的浸泡。有研究顯示,肝吸蟲的囊蚴浸泡在醬油內可維持5小時,在食醋內可維持2小時才死亡。
來源|unsplash
因此,想要通過調料來殺死肝吸蟲的做法是不行的,至少在60℃溫度下持續加熱一分鐘以上,才能殺滅其中感染的寄生蟲。也有人心懷僥幸,為了保留魚肉鮮甜的口感,認為用開水燙一燙魚片就可以,但是肝吸蟲才沒有那么脆弱,溫度不足或者時間過短,都殺不死肝吸蟲。所以,魚生、魚生粥、魚片火鍋等食物在烹飪不當的時候也有感染風險。更讓人大呼冤枉的是,即使你沒吃魚生,也有可能因為一同進食的人的筷子傳染而不幸中招。
來源 | 搜狐
肝吸蟲病的預防與治療
在研究肝吸蟲病時,研究者們發現此病在華南和東北地區持續流行,最為直接的原因是該地區有生食淡水魚的習慣,因此個人想要將肝吸蟲病扼殺在搖籃的方法就是高溫烹調食物。
來源 | pixabay
而在大環境中,想要從源頭實現對肝吸蟲的防治,衛生環境的創造極為重要,現今較為提倡的做法是由政府組織創建無害化衛生廁所,不讓糞便直接入水、塘、海,防止水源污染。
對于那些喜歡吃魚生的人,千萬要重視身體檢查,比如通過CT和B超查看肝膽位置是否發生病變,利用糞便直接涂片查找是否有肝吸蟲卵等。若是被檢測出有肝吸蟲,要視感染程度及時做相關的治療。
來源 | pixabay
總之,生食魚片不安全,肝吸蟲病危害大。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拒絕食用淡水生魚片,同時在廚具使用上也盡量做到生熟分開。若是真的想吃生魚片,也盡量通過可信任的渠道選購危害性更小的深海魚。
責編:周曉明
來源:北京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