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到這幾點 血壓就“白測”了
高血壓是個常見病,以往老年人常見,現在開始多發于年輕人之中。可以說,學會自己測血壓,是每一個現代人都得掌握的必備生活技能了。特別是已經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更有必要“從頭到腳”地規范自己的血壓測量。已經有研究證實,準確的家庭血壓數據,不僅可以協助醫生更高效地調整降壓藥物,還能更準確地預測你以后得心梗、腦梗的風險機率。
如何正確測量血壓
首先,要掌握測血壓的時機。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覺前,別急著吃藥或者睡覺,定定心心地測一個血壓。這里切記,測血壓之前要上次廁所,憋尿可能會導致血壓讀數偏高10~15毫米汞柱。
其次,挑一把椅子(下可以讓自己腳踩到地,上可以讓自己腰部有支撐),一個高度合適的桌子(讓自己的手肘可以挨在桌子上,上臂的中點和心臟平齊)。不合適的坐姿可能導致血壓讀數偏高6~10毫米汞柱。一般大部分家庭中的餐桌就滿足上述條件了。
第三,袖帶的選擇和佩戴也有講究。要根據自己的手臂粗細選購不同的袖帶,過小的袖帶會高估血壓,太大的袖帶可能會低估血壓。佩戴時注意松緊度,以可以塞進一個手指為宜,佩戴的高度注意袖帶中心和心臟(胸骨中點)平齊。
選左邊還是選右邊
初診的患者不妨兩邊都測測,選擇血壓偏高的一側作為后續測量的部位。考慮到血壓十分敏感,稍有風吹草動數值就開始波動,一次的血壓數據不能完全反映你的真實血壓。所以建議既然坐下了,不妨重復測量2~3次(注意每次測量需間隔1~2分鐘),取個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兩側的收縮壓相差大于10毫米汞柱,記得再測兩次,明確血壓情況;而如果兩側收縮壓相差大于20毫米汞柱,必須警惕“主動脈狹窄、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等疾病,記得一定要去找醫生“排雷”。
最后建議所有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養成及時記錄的好習慣:每次就診前1周,準備一個小本子或者手機,記錄每天的血壓、心率,可能導致自己血壓波動的生活事件,可以給醫生調整藥物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 周馨媚
責編:盧智彬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