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不是“表演時刻”,應警惕“3·16心態”
▲央視3?15晚會曝光某公司旗下女主播微信實為男運營,專騙男性粉絲。圖/央視財經
昨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又有一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被密集曝光。
相信在昨天,很多企業是很緊張的。他們關注著各種媒體上的報道,掃描著各路輿情,生怕自己上榜。甚至在此之前,一些企業可能就已經多方打聽、疏通關系,力求平安度過3·15。
如果3·15這天安然無恙,那么有的企業可能馬上進入一種“3·16心態”:原本緊繃的神經立刻松懈下來,一切照舊、經營如常。
對這些企業來說,所有的精力都圍繞3·15這場“大考”,消費者權益保護仿佛變成了應試,工作只針對這一天展開。如果這成了一種普遍心態,無疑是進入了另一個誤區。
▲央視3?15晚會曝光“土坑酸菜”,工作人員在制作過程中存在抽煙、穿鞋踩踏等不合規定的行為。圖/央視財經
3·15的目的,是借著這一天喚起全社會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視,是讓貨真價實、產品安全、尊重消費者這些基本的商業道德成為企業經營的日常,成為自覺的行為模式。而不是讓企業在這一天前后突然發力,力求能夠僥幸過關。
就以今年曝光的一些案例為例,無論是用腳踩的酸菜,還是6天速成的醫美高級證書,或是掉地上直接撿起的火腿腸,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在某些行業內部,恐怕也談不上什么秘密。更有一些涉事企業此前早有前科,數度“整改”,卻違規操作依舊。問題的出現,恰恰是長期疏于監管的結果,不是偶然出現的失誤,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突擊“抹”過去。
如果企業精力全撲在3·15前后的左支右絀上,過了這天就進入“3·16心態”,在消費者權益上“躺平”,這只不過是拖延問題的解決,加劇消費者權益遭受侵害的時間,更不是設置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本意。
▲央視3?15晚會曝光醫美速成班亂象。圖/央視財經
在昨天一批企業被曝光后,我們能看到很多企業整治和監管行動幾乎已經連夜開始。涉嫌“腳踩酸菜”的插旗菜業、錦瑞食品有限公司兩家醬腌菜生產企業,幾乎一夜之間被查封,康師傅下架相關產品并道歉;因“生產車間亂象頻出”被曝光的雙匯,也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停職處理;永德祥玉器、石力派直播間等涉嫌翡翠直播騙術的涉事企業,網店也被下架……
這樣的火速表態與雷霆行動,當然是必要的,也讓人感到了3·15的威力。但仔細想來,如果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嚴格遵守行業規則,又何至于在3·15這天成為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又何至于有之后的連夜聲明、十萬火急、焦頭爛額呢?
更應該警惕的是,若一些企業的各種整改措施只是為了應付3·15的輿情,在風聲一過之后故態復萌,這也是不允許的。3·15不是個“表演時刻”,它是一次規則意識的集體強調。這一點,容不得企業存在認知誤區。
杜絕企業的“3·16心態”,也需要監管層面發力,加強日?;挠行ПO管。在輿論曝光之后,往往能看到相關部門部署“專項行動”,進行“集中整治”。這種力度是必須的,但這種力道如何貫穿到日常的市場監督中去,對相關部門來說依然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客觀來講,我國整體的市場秩序更加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更加有力,這都是可見的進步。這當中有不少3·15曝光的“功勞”,這一天構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它變成了全社會對商品服務質量的集中凝視,倒逼著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從這個角度來說,3·15是成功的。
但每年3·15層出不窮的亂象依然是個提醒,消費者權益保護終究是一個工夫在日常的長線工程,企業的不法行為和市場監管反復拉鋸,稍有松懈就會反彈。從這個角度看,如何讓這一天取得的成績,貫穿到剩下的300多天中去,這也是3·15走過這么多年后,給社會留下的新課題。
責編:周曉明
來源:新京報評論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