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湘聲|姚勁波:進一步減負增效,精準幫扶小微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
紅網時刻3月5日訊(記者 楊艷)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細胞,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提交5份書面建議,聚焦“進一步減負增效,精準幫扶小微企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發揮著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受新冠疫情、原材料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在經濟新常態下,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集中體現在融資難融資貴、經營成本高、核心競爭力弱、向‘專精特新’轉型難等方面。”姚勁波說,相關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中小型企業利潤同比增速一路下滑,小微企業生存艱難。國務院高頻頒布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希望其“活下來,活得好”。如何進一步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激活市場發展活力?作為企業界代表,他一直在思考。
“首先要實現數據融合,科技賦能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姚勁波提出,針對普遍詬病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議中央有關主管部門牽頭,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對現有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進行優化升級,打破政府部門間、銀行企業間的“數據壁壘”,進一步擴大“銀稅互動”“銀商合作”范圍,解決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孤島”問題。同時借助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繼續深化供應鏈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形成“產業—科技—金融”的閉環。而針對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固定資產少,資產變現率低等問題,可以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體系,優化相關擔保機制,拓寬擔保方式和多元化保證渠道。
“精準施策,多措并舉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姚勁波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應繼續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和杠桿效應,通過科學評估實施有針對性的稅費減免、緩交、免息或貼息政策。在政策上精準發力,進一步提高招聘和培訓的補貼標準,并對小微企業普遍反映壓力較大的房屋租金進行有針對的性的補貼。同時,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政府主導借助平臺型企業的技術優勢進一步規范代招市場,降低招工成本,形成“招培就”一體化良性閉環。
在企業發展上,姚勁波則建議可根據地方實際提供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品牌宣傳推廣、網絡平臺信息引流等服務。同時引導傳統小微企業向數字化轉型,在中高端消費、共享經濟等領域尋找新機遇,創造出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在人才引進上,通過財政補貼、落戶優先等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人才、引導人才合理就業。“環境的不斷優化加上自身的內生動力,才能推動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責編:周曉明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