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教育如何發力?干貨全在這里
持續推進“雙減”攻堅走實走深
提高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至95%以上
全面啟動14所楚怡中職學校的改擴建
提高本科錄取率
謀劃和啟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
也是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的重要一年
湖南教育如何發力?
1月24日
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
為教育改革發展劃重點、定目標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完善五育并舉教育體系
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今年我省將繼續推廣“移動”思政課、大思政課,探索實施面向大學生的網絡思政大課堂。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支持建設一批思政課一體化基地,用好用活湖南紅色資源。
同時,要奮力打造干部清正、教師清廉、學生清純、校風清明的教育高地。堅持一嚴到底糾治“四風”,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
加快完善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全面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綜合改革,建設具有湖南特色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同時,抓好我省體育美育三年行動計劃的落實。深入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家長學校建設,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
基礎教育 “雙減”攻堅走實走深,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至95%以上
堅持把優質均衡作為基礎教育的發展主線,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辦好特殊教育,在推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上再出實招、硬招。
持續推進“雙減”攻堅走實走深。各地要繼續把“雙減”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做到校內校外兩手抓、兩手硬。要完善“雙減”工作協調機制,健全校外培訓綜合執法機制,探索教育部門校外培訓執法隊伍建設。要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考試管理,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推進課堂“減負增效”、課后服務提質升級。聚焦“一對一”等地下非法辦學、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等突出問題,重拳整治校外違規培訓,堅決防止反彈變異。要深化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加強培訓資金監管和風險管控,推動非學科類培訓分類管理,確保嚴格準入、規范運行。
提高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至95%以上。省教育廳將統籌省本級財政教育資金17.52億元給予大力支持,各地要積極盤活現有教育資產資源,主要通過政府購買學位、公辦學校內部挖潛、公辦學校改擴建、民辦學校轉公辦等方式增加公辦學位。將實施新一輪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重點完善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機制。從今年開始,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都要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對各地的質量監測結果,將逐市逐縣進行對比分析,以適當方式公布,并將作為有關評價考核、評優評先、經費分配的重要參考。
職業教育 大力實施楚怡行動,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一百年前建校的楚怡工業學校,是湖南職業教育發展歷史上的一面旗幟。為弘揚傳承楚怡精神,省政府將職業教育楚怡行動納入了今年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今年全面啟動14所楚怡中職學校的改擴建,打造一批高水平楚怡職業院校和專業(群),培育一批楚怡教學團隊,造就一批全國知名的楚怡教學名師,進一步擦亮楚怡職業教育品牌。
探索構建適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就業創業緊密結合、體現各類型各層次職業教育融匯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擴大優質公辦中職學位供給,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探索在高職院校開展本科專業試點工作,加快構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
緊緊圍繞“三高四新”戰略實施,統籌推進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調整,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加快推進湖湘特色標準體系建設。突出教師素質、教材改革、教法創新重點,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學徒制,健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持續推進“三評、三查、三賽”質量監控制度改革,探索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增值評價,切實提高辦學水平和培養質量。
高等教育 提高本科錄取率,啟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
要提高本科錄取率。各高校要積極面向本省擴大招生規模,努力通過盤活存量、新建、改擴建或校外租賃等方式,切實加快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和教學科研用房建設,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承載能力。同時,要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今年省教育廳將在評價考核和經費分配中,鼓勵和支持高校大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更好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
謀劃和啟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2017年,我省啟動首輪“雙一流”建設,全省各高校在不同類型和層次上爭創一流,高校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今年,將研究制定我省“雙一流”建設成效評估辦法,聚焦我省“雙一流”建設六大計劃,從目標達成度、進步程度、發展潛力三個維度對我省高校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進行評估,同時謀劃啟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各高校要發揮自身優勢,找準主攻方向,以高質量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水平成果轉化,更好的服務“三高四新”戰略需求。
教師隊伍 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保障教師權益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今年將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把師德師風貫穿教師培養培訓和日常管理全過程。推進教師考核評價改革,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加大師德失范行為查處,嚴格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度。
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保持公費師范生招生規模相對穩定,指導縣市區合理申報培養計劃,加快緊缺學科教師培養,不斷提高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提升中小學教師素質能力。
切實保障教師權益。加強教師獎勵性收入、績效工資等待遇保障,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逐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持續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擔當,扛牢主管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整體規劃,嚴控進校園事項的總量和頻次,合理安排實施方式和時段,確保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
教育改革 推進教育評價、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和教育數字化轉型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攻堅之戰”,也是“最硬一仗”,要充分發揮其改革牽頭作用。要持續推進“破五唯”,立項支持一批試點高校,分批推出典型案例,加大“十不得、一嚴禁”違規事項監測和整改力度。同時要深入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設立全省統一的教育督導機構,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條件保障,打造一支敢于督導、精于督導的教育督導隊伍,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監督和指導職能。
進一步推進現有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工作。建立健全民辦學校資金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大額資金流動監管。規范民辦學校舉辦者變更流程,促進民辦教育規范優質特色發展。
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出臺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圍繞思想政治教育、“雙減”改革、鄉村振興、終身學習等中心工作,大舉推進數字化應用的創新突破,取得數字化轉型的決定性成果。
教育治理 確保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教育政務服務,推進不見面審批和“一網通辦”,做好“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深化依法治校,啟動新一輪高等學校章程修訂工作,部署創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完善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制度。
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是中央一再重申的大政策。全省要做到“兩個只增不減”,首要的前提是各市、縣做到“兩個只增不減”。各地要切實履行教育投入責任,依法加大投入,保持投入強度,狠抓執行進度,強化動態監測,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各學段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新增投入更多用于補齊事業短板,新增支出更多用于改善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和教育資源配置效率。
繼續推進防溺水、防欺凌、防暴力傷害和交通安全等專項教育,真正把校園建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全省教育系統要切實強化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堅持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確保師生安全有序流動,健康平安過節。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2022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共有48.16萬人,增量、增幅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嚴峻復雜。各高校要落實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攬子”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注重塑造湖南教育良好形象,推進湖南教育融媒體試點建設。
責編:唐錦玲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