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銀發經濟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齡消費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銀發經濟”引發公眾關注。今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郝福慶表示,銀發經濟方興未艾,市場前景一片光明,社會效益日益彰顯。他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助力銀發經濟發展,為夕陽紅增色,為老年生活添彩。
郝福慶解釋,銀發經濟即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其中,既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這些實物消費,也包括長期照護、健康管理、醫療保健、護理康復、家政服務、養老金融等服務消費,還包括文化、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詩和遠方”這些新型消費,以及科技賦能下的智慧產品和服務,還有居家和公共場所的適老化改造,可以說涵蓋了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內容非常豐富,產業鏈也很長。
郝福慶指出,談到銀發經濟,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要強化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保障每一個老年人老有所養。
我國的老年人規模大,發展速度快,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蘊含著發展機遇,銀發經濟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當前 ,在一些老齡化程度高的發達國家,銀發經濟已經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的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特別是1962年以后有一個“嬰兒潮”,當前正在陸續進入老齡化階段,這些新的老年群體物資儲備更加充實,他們的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意愿和能力也更強,消費市場非常巨大。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郝福慶表示,大國重器固然不可或缺,老年制造同樣關系民生;年輕人和兒童的服務供給豐富,老年人的服務市場同樣未來可期。為更好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作為: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研究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就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老年用品產業、科技化智能化升級等領域加強系統謀劃。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監管服務,讓市場主體蓬勃發展、銀發經濟充滿活力。三是支持產品創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加大老年產品的研發制造,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產品。四是培育服務品牌。打造一批創新力強、品質優良、標準規范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為老服務優質品牌”,引導老齡產業集群發展。
責編:唐錦玲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