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腿疼、腳疼?五種跑步損傷,專家教你應對
出品 | 京醫通
審稿專家 |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王雪松
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副主任醫師 魏芳遠
編輯 | 胡鑫
跑步,是很多人平時鍛煉的手段!但不科學的方法可能會在跑步之后出現各種損傷:腿疼、腳疼、膝蓋疼……今天就請專家來聊一聊:
跑步后不同的疼法提示哪些疾病?
跑后疼痛該如何處理應對?
膝關節滑膜炎
直觀感受:膝蓋又疼又腫!
常見原因:
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如風濕免疫病、骨關節炎、半月板損傷等后,滑膜炎多是由不經科學訓練或熱身就突然大量運動引起。
典型癥狀:
滑膜會分泌『潤滑液』,滑膜發炎則會循環不暢,充血水腫。
癥狀有:
膝關節腫脹;
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無力、活動受限。
醫生提醒:急性滑膜炎發病急重,而慢性滑膜炎癥狀稍輕但運動多了就反復發作。
應對措施:
口服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
休息,減少膝關節活動
腫脹嚴重者需就診穿刺抽取積液
反復發作也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推薦鍛煉:直腿抬高鍛煉
動作示范:身體平躺,單腿伸直緩慢抬起再放下,反復10次換腿。每天做5組,鍛煉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預防受傷。
注意劇烈運動前充分熱身,以及規律關節拉伸訓練。
髂脛束綜合征
直觀感受:膝蓋外側針扎的疼!
常見原因:
跑步下坡過快導致拉傷,或急于求成,盲目增加每天跑步里程等。
典型癥狀:
髂脛束是大腿外側的一根大筋(筋膜),它與骨骼過度摩擦則可發炎。
癥狀有:
膝關節外側的突起處刺痛;
關節彎曲動作如上下坡時加重;
大腿外側總感覺緊繃。
應對措施:
停止運動、冰敷患處(48小時內)、纏繃帶加壓、把患肢抬高
可涂抹外用的抗炎止痛藥(扶他林等)
嚴重者需采用局部注射和理療
推薦鍛煉:髂脛束拉伸
動作示范:側躺,把泡沫軸墊在一側的大腿下面(臀部和膝關節之間),腳抬離地面,另一腿交叉放在身前。讓腿在泡沫軸上滾動,15~20次后換邊重復。每次跑步運動后進行。
足底筋膜炎
直觀感受:腳底、腳后跟疼!
常見原因:
與步態和足底的受力失衡有關,像穿不合適的鞋長時間走、跑、站立等均可導致。
典型癥狀:
足底筋膜是腳底的一片像『鞋墊』一樣的筋膜組織。
它發炎后會引起:
足底、足跟疼痛;
晨起疼痛明顯,活動后可緩解,走多了疼痛加劇;
嚴重者站立休息時也有痛感。
應對措施:
冰敷腳跟和足弓
多休息,減少活動
局部理療(沖擊波等)
定制足弓墊等護具
推薦鍛煉:半懸空練習
動作示范:手握扶手,找個臺階用前腳掌站立,緩慢降低腳后跟,讓足底和小腿肌肉有拉伸感,10秒后跟回升,重復動作20次。
踝關節扭傷
直觀感受:就是崴腳!
常見原因:
在不平坦的路面跑步,穿的運動鞋質地過軟無法保護腳踝等。
典型癥狀:
腳踝腫脹、疼痛;
患處皮膚可有瘀斑。
應對措施:
剛發生扭傷要及時急診就診
停止運動、冰敷患處(48小時后熱敷)、纏繃帶加壓、把患肢抬高
如醫生認為有必要則需打石膏或穿戴支具。
推薦鍛煉:提踵鍛煉
動作示范:坐位,腳分開與肩同寬,踮起雙腳5秒再緩緩落下,重復6~8次。可分別做兩腳平行提踵、外八和內八提踵,鍛煉相關肌肉預防扭傷。
運動后也可做上文的半懸空練習,拉伸小腿三頭肌。
脛骨骨膜炎
直觀感受:小腿前內側疼!
常見原因:
運動場地或運動鞋過硬,或長時間不運動又重新跑步后、或跑步常用腳尖蹬地等。
典型癥狀:
小腿前內側出現撕扯樣痛;
伸足背時疼痛加重(如開車踩油門);
按壓痛,常伴有腫脹感。
應對措施:
停止跑步,減少活動量,癥狀緩解后逐漸增加運動量
間斷冰敷(10秒/次,3—5次/天)
兩周癥狀不緩解需要就診進一步檢查
推薦鍛煉:平抬腳趾鍛煉
動作示范:平站在地面,雙腳腳趾盡量向上抬,堅持10秒放下,8—10個一組,每天2—3組。
最后,跟大家再說一下科學正確的慢跑姿勢,姿勢正確了這些損傷的風險就能減少很多!
正確的跑步姿勢:
慢跑前熱身5—10分鐘,純跑步時長每天30—60分鐘,不用太在意距離;
身體稍前傾,保持中立,手臂自然擺動;
膝蓋對準腳尖前進方向,腿自然彎曲;
速度保持“呼吸、心跳稍加快但能很勉強地交談”;
場地選擇塑膠地、柏油路等,不建議水泥地。
責編:唐錦玲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