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愛國一樣熱愛家鄉
婁底日報評論員
中國人對家鄉有天然的親切感,家鄉是很多人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之一。不僅因為家鄉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之地,更是承載了血脈親情、人倫道德、心靈港灣、鄉愁鄉情等重要意義的精神家園。一個中國人,不管是不離故土,抑或是遠走他鄉,家鄉始終都是他心靈深處最特別的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2013年,他在哈薩克斯坦演講時說:“我的家鄉陜西,就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里,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談到“鄉愁”,他更是反復詠嘆、再三致意:2013年,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詩一般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家園的期盼;2014年,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說:“一個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記得住鄉愁?!?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大理時不無感慨地說:“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什么是鄉愁?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會想念的?!笨梢?,愛家鄉就像愛國一樣,是一種偉大的感情,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愛家鄉和愛祖國是一種不可分割的情懷,很難想象,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會不愛自己的家鄉。
愛家鄉就要了解家鄉。愛家鄉從知家鄉開始,家鄉從來都不是抽象的,不斷認識家鄉的過程,就是將家鄉具體化的過程。當你知道你所生活的這一方土地,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那么多的偉大人物,曾經創造過那么燦爛的文化,曾經有過那么多的榮耀時刻,你怎么可能不為家鄉驕傲和自豪?你又怎么可能不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們的家鄉婁底,別稱星城,據傳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在這里交相輝映而得名。家鄉是被后世尊為"戰神"的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家鄉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湖南幾何中心;家鄉人才輩出,有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曾國藩,有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的蔡和森,有曾經的中國首富梁穩根,有中國首善彭立珊;是全國文明城市,是著名的"湖南魯爾區"、"能源原材料之鄉"、"院士之鄉"、"女杰之鄉"、"文印之鄉"、"武術之鄉"……現在,市委加快推進中部地區"材料谷"建設,婁底未來可期!
愛家鄉就要宣傳家鄉。每一個婁底人都是婁底的宣傳員,愛婁底就要講好婁底高質量發展的故事、婁底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婁底做大做強、合作共贏的精彩故事,充分展現婁底新形象,不斷提升婁底影響力,增強婁底吸引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婁底,喜歡婁底,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婁底不缺乏好故事,關鍵是如何講好、傳播好。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講好婁底故事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正確的輿論導向貫穿到群眾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誠然,婁底近年來確實出過幾起敗壞了婁底形象的事,作為婁底人,我們應該是義憤填膺、痛心疾首,而不是麻木不仁,甚至幸災樂禍、添油加醋,乃至編順口溜或"打油詩"丑化家鄉,一個真正愛家鄉的人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愛家鄉就要建設家鄉。對于家鄉,沒有人是旁觀者,家鄉的發展和未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努力。我們對家鄉的熱愛,不是停留于口頭上的懷念抑或記憶中的鄉愁,也不是站在制高點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們對家鄉的熱愛,體現在我們對家鄉建設的參與---家鄉如果還有哪些地方不足,那么就力所能及或者竭盡所能地幫助她,改善她,讓她變得更好。也許我的家鄉并不美,但是,我們畢竟在這里住了一年又一年,還要生活一輩又一輩。因此,親不夠的故鄉土,戀不夠的家鄉水,我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她變成地也肥水也美。做一個家鄉的建設者、保護者,面對家鄉,我們才能問心無愧。
當然,愛家鄉不是狹隘的、片面的,不能局限于你出生的那個"遙遠的小山村",無論蚩尤還是曾國藩,無論是蔡和森還是彭立珊,都是我們家鄉人。我們愛的是這個8117平方公里、轄5個縣市區的家鄉,她的共同的名字就是:婁底。只有婁底這個名字,讓我們行走天下的時候,才有足夠的底氣傲視群雄。
愛家鄉需要加強教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把愛家鄉的基因置入到血液中,除了推廣"鄉土教材"之外,還要組織一些"知家鄉"的講座,舉辦一些"愛家鄉"的展覽,開展一些"認知家鄉"的宣傳,這樣多管齊下,這樣多部門發力,才會讓我們對生活的土地了解得更透徹,才會對家鄉愛得更深沉。在愛家鄉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只是記住了每一座山、每一條河的名字,而是將家鄉的歷史、文化、民俗等等全都厚植到了心中,這既是建設家鄉的熱情的源泉,也是激勵每一個游子前行的力量。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家鄉,是我們出生與兒時成長的地方,是我們深深愛著的地方。愛家鄉不是一句空話,了解家鄉、宣傳家鄉、建設家鄉,才是我們愛家鄉的正確打開方式!
責編:康玉潔
來源:婁底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