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點穩步落實“雙減”工作
■教指委專家談“雙減
“雙減”工作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件大事。學校作為落實主體,應引導教師、家長充分認識“雙減”工作的目的意義,明確各自責任,抓住重點,穩扎穩打,努力使“雙減”目標一步步落實。什么是工作的重點選項呢?我認為是緊扣家校配合、課堂教學、作業設計、教研教改這幾個關鍵環節,這樣“雙減”總體目標、教學實踐的安排部署才能確保路徑不走偏、方法不錯位。
協調家校關系,形成校內外合力,做好推進“雙減”套餐的“頭道菜”。“雙減”政策落地后,隨之而來的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改變引起了家長和社會的強烈反響,出現了許多不適應、不理解的聲音。又由于新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使得一些家長產生了焦慮情緒,家校之間的思想情緒成為推進“雙減”工作的阻力。顯然,我們必須將“促成學校與家長(社會)的溝通合作”作為“雙減”工作的重要內容。從當前各地各校的工作情況看,一些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議、靈活抓住時機與家長促膝談心、有針對性地重點走訪一些學生家庭等方式,耐心說明“雙減”的意義、目的、內容以及學校的工作安排,引導家長全面認識政策內涵,自覺矯正育人理念中的失誤,調整改進家長分工,配合學校教學作息規律做好孩子從早到晚的學習生活安排等。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大大減小“雙減”的阻力。
精心做好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提高教與練的效率,唱好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頭戲”。我們提倡引進“教學效率”這一概念,從這個邏輯起點上思考、籌劃、擬定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盡量減少因教學重點不突出、方法不得當、教學內容繁冗蕪雜而導致的學生學習中的困惑,減少“補課”的需要,杜絕“花錢惡補”。另一方面是做好作業設計。一是各學科組圍繞“作業設計”開展校本研修,通過深入解讀教材提升備課質量,優化學科作業的針對性以及題型的靈活度和任務主題的啟示力。二是明確班主任在班級作業管理中“總協調者”的身份,全面統籌和協調各學科作業的配比,讓作業量更為科學合理。三是精心設計好評價反饋,圍繞作業批改、講評、反饋等環節,制定規范的工作流程和評價體系,引導教師科學評價,規范反饋、加強家校溝通、注重評價反饋的質量和數量,以質為先,控制總量。
加強教研教改工作,提升教師素質和能力,夯實“雙減”的基礎與保障。教師是影響學生學習負擔輕重的重要因素。教師腹有詩書氣自華,胸有成竹技自精,好的學養和精妙的授受方式,自然有利于高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校要以“雙減”為抓手,著眼于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制定中期和長期學習培訓計劃;組織增強教師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的各種學習研討活動;強化教研活動,增加活動頻率,豐富教研課題,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提升教師駕馭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鼓勵教師個人進行獨立的課題研究活動,必要時對課題好、基礎好、能堅持的教師進行特別幫助。如果各環節都能這樣務實求真、注重實效,“雙減”工作一定會收到好的成效。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專委會委員,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責編:康玉潔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