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首頁 教育服務 教育動態 抓住機遇深入推進生態文明教育

抓住機遇深入推進生態文明教育

2021-11-24 09:16:17 中國教育報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大會面向全球發布《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探討和展望面向未來乃至2050年的教育。《報告》指出,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社會和經濟加劇不平等、資源利用超越地球邊界以及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等重大挑戰,必須革新教育,締結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

在中國,面對“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等嚴峻挑戰,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偉大征程中,生態文明教育將會愈加成為實現2050美麗中國愿景目標的重要奠基工程,成為促進“教育社會契約”實現的中國響應。

生態文明素養引領青少年有意義成長。《報告》認為,教育可以視為一種社會契約——一種社會成員間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達成的默示協議。而新的教育社會契約必須基于社會、經濟和環境正義、所有人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促進學習者的有意義成長。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導的國際教育發展與創新的嶄新方向,而生態文明教育則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未來生態文明主導者的育人模式與創新實踐。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一系列教育政策,都在宏觀上對生態文明素養培育提供了理論指引與政策支撐。而這一系列生態文明教育政策措施的強效落實,有賴于對生態文明素養內涵的深入解讀與可觀測指標的確定,其關鍵節點體現在:從中國傳統生態哲學汲取生態文明素養的中國元素,構建與傳統文化耦合的生態文明素養框架;從“五育”并舉的視角,強調個體價值觀、心智、行為、文化和社會多維度對生態文明素養的整體性理解;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生態文明素養從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文化、人與人類的邏輯鏈條厘定其測評維度與具體指標,并將其創造性地運用于教育教學中,有效回答了“生態文明時代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基本問題。

綠色學校成為公正性、可持續性、數字性的典范。《報告》提出的新的教育社會契約,旨在重建我們與彼此、與地球以及與技術的關系。學校應該通過確保可持續性與碳中和性的典范來塑造我們渴望的未來。這意味著,學校應在促進向更公正、更公平和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轉型中作出實際貢獻。

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印發《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并提出總體目標: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開展綠色學校創建行動,到2022年,6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要爭取達到70%。進入生態文明時代,綠色學校建設的內涵意蘊與關鍵節點在于:一是構建綠色學校指數,將公正公平、可持續、數字人文性作為重要維度,引領學校面向生態文明整體轉型;二是借鑒可持續發展學校、生態學校、綠色學校等已有成果,在中國生態整體哲學指導下,從心智、行為、文化、社會組織層面重新審視綠色學校;三是構建綠色學校的質量特征與螺旋動態發展路徑,即以個體主動參與的綠色成長為起點,到綠色文化場域構建,再到學校領導力所帶來的學習者的實際獲得,最后體現為具化的綠色行為。

生態文明教育一體化創造教育共同利益體。《報告》指出,我們應該享受和擴大生活中以及不同文化和社會空間中的教育機會。在人生的任何時候,人們都應該擁有高質量的教育機會。我們應該連接自然的、構建的和虛擬的學習站點,仔細利用每個站點的最佳潛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構建生態文明教育終身學習體系,與社會各界對話、共同思考與共同行動。這一實現路徑需要關注生態文明素養的明確詮釋與分層定位,統領大中小幼生態文明教育一體化育人模式;同時,著力打造城鄉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區,關注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城市建設,開展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文明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研究和實踐;另外,注重生態文明教育廣泛聯盟,聯合正規、非正規、非正式教育協同推進,組織青少年積極參與生態社區、生態企業調查研究,為本地區生態文明進程提出創新建言與方案。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為指導,積極關注研究、借鑒相關國際研究成果,結合疫情對我國教育提出的挑戰,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高質量教育體系”規劃整體框架并加以全面推進,必將對推動“教育社會契約”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研究進程產生充實內容、擴展視野、深化實踐的促進作用,展現中國教育工作者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實際貢獻。

(作者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組專家、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編:康玉潔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