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首頁 新聞服務 民生 民生湖南,人間冷暖見真情丨26℃的湖南④

民生湖南,人間冷暖見真情丨26℃的湖南④

2021-11-24 08:36:37 紅網時刻 張興誠

編者按:民生有溫度,舒適才幸福。近年來,全省上下把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一條條惠民舉措,一串串民生數字,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民生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張興誠 報道

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看病網上就能掛號,人居環境變得更美,技能培訓讓人輕松就業……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猶如和煦春風,溫潤著百姓心田。于民生而言,群眾的直觀感受是舒適與否,因為,只有在舒適的環境里,他們才能得以安安心心地生活。

正是來自政府、法規、政策等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努力,讓湖南的“民生溫度”越來越舒適,讓湖南人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民生感受是最好的評價指標

“民生溫度”舒適不舒適,最好的評價來自群眾的切身體驗。

“在家門口就能上這么好的學校,我的孫子真的好有福氣哦。”說這話的老人,是在一所新建的“芙蓉學校”讀三年級的學生潘咨宇的奶奶。

現代化的教學綜合樓、藝術樓、科技樓,標準化的運動場,賞心悅目的校園綠化……這就是讓潘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的剛剛落成的“芙蓉學校”。

這所學校是由湖南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動的101所“芙蓉學校”建設工程中的其中一所。歷經四年,累計投入97.6億元,101所學校于今年秋天全部開學,為全省農村地區增加中小學優質學位12.18萬個。

▲懷化市新晃縣芙蓉學校。

“只要關注互聯網醫院公眾號,線上請醫生幫忙開好CT檢查單,繳費后第二天便可直接到醫院復查,真是省事省心省力。”

讓賀先生贊不絕口的,是湖南省人民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此前,因半年前腰椎骨折在省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后出院的他,一直在寧鄉市青山橋的家中休養。近日,需要復查做CT的他,一想到去趟省城長沙可不容易,但是“互聯網醫院”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目前,湖南已經基本建成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初見成效,三級醫院已經普遍可以提供智慧醫療服務。

▲ 益陽市“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加快。

“家門口的‘微公園’,讓我們住得更舒心了。”說這話的是來株洲市譚家塘“微公園”打卡的市民。這座建設面積1.8萬平方米的“微公園”,歷時6個月完工,總投資300余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的人居環境。

通過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廢棄地等零星開放空間“見縫插綠”,株洲市城管局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已在全市建成102個這樣的“微公園”,全力為居民打造“10分鐘美好生活圈”。

▲ 荷塘區金山新城核心區的明照湖公園,是株洲市為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美好愿景而建設的“微公園”之一。

“我想做直播帶貨,可是苦于摸不到門檻,人社局的培訓真是場‘及時雨’啊!”發出這聲感慨的瀏陽市古港鎮范市村村民涂康付。

今年10月中旬剛剛從網絡創業(直播)培訓班畢業,并且獲得了一個新身份——直播帶貨主播。他是一家合作社負責人,以前“種得出來、賣不出去”的困境讓他萌生了直播帶貨的想法,但是苦于不懂技術和運營,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直到等來了瀏陽市人社局組織的網絡創業(直播)培訓。

▲ 長沙市瀏陽市沙市鎮居民正在接受網絡創業(直播)培訓。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普通群眾的直觀感受中,是滿滿的看得見的幸福。

讓群眾的直觀感受越來越舒適

在“芙蓉學校”的示范帶動下,湖南省加大力度推進學位建設,向群眾關注的“城市擠”“農村弱”發起攻堅。至2020年底,義務教育大班額占比從2017年的22.4%降至0.56%,超大班額保持清零。同時,鄉村小規模學校進一步優化提質,鄉村教育信息化整體提升,“不出村就能上好學”正在成為現實,2020年,湖南全省整體通過教育部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認定。

五年來,通過“實行三幫一”勸返復學,依托教育幫扶“一單式”信息系統進行精準控輟,全省累計勸返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適齡少年兒童1.39萬人。全省累計落實各項資助資金221.58億元,資助學生1887.42萬人次,全面兌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

全省不斷推進健康湖南建設,縣域“二甲”公立醫院、婦幼保健機構、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村衛生室已實現全覆蓋;分級診療制度不斷完善,縣域住院就診率達90.92%。

群眾就醫負擔也在逐步減輕,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優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排名居全國前列;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屢創歷史新低,且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醫藥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建成224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可以提供中醫服務。

生活環境日益改善。

至2020年年末,全省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95.92%、97.73%,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地級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原有粗放、單一的生活垃圾填埋處理方式得到改變,至2020年末,全省生活垃圾焚燒占比達到41.52%,縣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57%;不少鄉鎮打出治廁、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風“五治”組合拳,加快補齊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短板,鄉村人居環境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

▲婁底市漣源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五年來,全省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18.06萬人次,累計為8.34萬名創業者發放擔保貸款116.36億元。全省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85萬人,累計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3.9萬人,轉移就業總規模達1600萬人以上。

▲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在人社部召開的推進“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介紹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經驗,發出了“湖南好聲音”。

五年來,全省人社系統有力維護了各個群體的合法權益,保障了群眾的民生底線,省本級累計發放基本養老金超過1300億元,做到了不缺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日;重拳辦理欠薪問題,接收線索辦結率為98.74%;給退捕漁民辦理基本養老保險提供免費培訓,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已轉產就業率達99.99%。

目前,全省今年的10件新辦和10件續辦重點民生實事中,建成芙蓉學校、提高城鄉居民低保水平、提升農村通信網絡、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等9件實事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城鎮新增就業和強化職業培訓、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等8件實事則超過了序時進度。

種種舉措,種種努力,讓群眾的直觀感受越來越舒適。

未來會更好

在《禮記》中描繪了一幅“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圖景。這些古人理想中的民生圖景,或許就可以表述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凡此種種,皆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湖南十四市州的黨代會上,在關于未來五年生活圖景的描繪中,隨處可見與這些熱詞有關的表述。

●為解決“幼有所育”,長沙市提出推進托幼試點建設,推行托幼一體化服務;岳陽市提出科學規劃建設幼兒園、補齊學前教育短板;郴州市提出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永州市則堅持從“一米高度看城市”,將著力建設兒童友好型社會。

● 為讓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獲得感,衡陽市將全面推動“雙減”和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湘西州將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加強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特殊教育;婁底市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逐步實現標準班額辦學,做實“雙減”工作,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 為保障老百姓的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岳陽市將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行動,多渠道提高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不斷增加困難家庭收入;湘西州將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推動產業共建、發展共享、互助共興;常德市將確保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形成更加公平的收入結構,充分發揮三次分配作用,鼓勵“先富帶后富”。

● 為了確保老百姓病有所醫,張家界將加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防控救治能力;湘西州將在基層醫療體系建設方面發力,實施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五年行動;湘潭市將深化綜合醫改,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全民運動健身。

● 為讓老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常德市將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湘潭市將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益陽市將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創建國家城企聯動普惠養老試點城市。

● 為讓百姓住有所居,長沙市將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讓老百姓買得起新房子、住得上好房子;婁底市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邵陽市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最重要的是,各地都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與定力。

● 為實現弱有所扶,湘西州將重視關愛弱勢群體,持續做好“五類”人員幫扶等工作,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郴州市將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邵陽市將抓好困難群體救助政策落實健全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推進慈善事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傾聽民聲、集中民智,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湖南省政府還于10月28日至11月10日期間,在全省范圍內公開征集2022年民生實事項目建議,以期把重點民生實事辦成順民意、貼民情、解民憂的“民心工程”。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湖南始終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處處回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用“舒適的幸福”,支撐起湖南人民的美好未來。

責編:盧智彬

來源:紅網時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