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振興丨這個村子,飄蕩著辣椒的“幸”香……
產自岳陽市湘陰縣樟樹鎮的樟樹港辣椒。柔軟、微辣、清香,是它的三大特征。
在樟樹鎮文誼新村,樟樹港辣椒的產量占到了全鎮產量的40%。
紅網時刻記者 肖依諾 湘陰報道
它被稱作辣椒中的“愛馬仕”,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省內外,今年的上市價格一度達到328元/斤,甚至供不應求……
提起樟樹港辣椒,想必每個嗜辣的湖南人都忍不住食指大動。
11月15日,紅網記者跟隨“鞏固攻堅成果 邁向鄉村振興”媒體行來到樟樹港辣椒的老家——岳陽市湘陰縣樟樹鎮,體驗了地道的樟樹港辣椒風味:柔軟、微辣、清香,還有一種踏實幸福的味道。
“就是這小小的辣椒,讓我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47歲的樟樹鎮文誼新村椒農劉超告訴記者。
曾經,劉超一人拉扯著家中的老父母和兩個在上學的孩子。為了賺錢,他做過木工,還修過汽車,但打工一年僅有三、四萬的收入,難以支撐家庭的開銷。2015年,陽雀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了文誼新村這片沃土,樟樹港辣椒從散戶種植,到成規模茂盛地生長,劉超和許多村民一起,加入了種植大軍中……
“不愁沒苗,不愁技術,不愁銷路。”如今,在“黨建+辣椒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創新發展模式下,劉超每年種植樟樹港辣椒六七千株,年收益約14萬元。“兩個孩子都已經在讀大學,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
近年來,文誼新村以“黨建+辣椒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創新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參與辣椒種植,其樟樹港辣椒產量占到了全鎮產量的40%,實現了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村集體經濟壯大、企業發展的三贏局面,并成功從貧困村“搖身一變”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截至目前,多家農業公司共投資700多萬元,在主產區建立了千余畝的“樟樹港辣椒產業園”,共完善設施大棚500余畝、修建并硬化園區道路8.5公里、硬化排灌渠系4.3公里,招聘當地群眾參與辣椒和黃瓜的采摘、分揀、加工、包裝等工作,帶動地方就業360人。種植出的樟樹港辣椒和樟樹港白黃瓜作為湘菜的重要食材,暢銷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城市。
同時,文誼新村充分發揮樟樹鎮省級特色旅游名鎮的名氣,整合村內精品旅游資源,積極發展“農業+旅游”模式,大力發展辣椒、黃瓜采摘品嘗和“農家樂”“鄉村垂釣園”為主的休閑服務業,正在全力打造“可游、可玩、可賞、可品”的湘陰旅游新路線,年吸引游客量達4000多人。
文誼新村用辣椒走出了一條致富的路子,連村黨總支書記甘海波都被親切地稱呼為“辣椒書記”。他表示,接下來,文誼新村將進一步拓展辣椒種植面積,提高生產標準,讓支柱產業能夠長久發展、動力強勁,讓村民們“錢袋子”鼓起來,“腰桿子”直起來。
“我們正在將‘黨建+辣椒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復制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陽雀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會長曾立宇說。
責編:盧智彬
來源:紅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