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降暗升、返現陷阱……針對尾款人的吐槽,這里有份防坑指南
“10月底買的帽子,昨晚發現降價了。”
10月31日至11月1日,大批消費者涌入電商品牌或付尾款,或尋找新的優惠下單。微博熱搜上也有多個關于雙十一消費的話題。這些話題中包含”剛買就降價”“先漲后跌”“到貨神速”等。
每年雙十一都是網購高峰,大眾在積極消費的同時,也有一些“坑”年年出現,先漲價、再降價,折扣商品比打折前還貴;所謂滿減,當次購物不能使用,還得等到下次優惠;簽到、做任務、拉新,各種優惠規則讓人“心累”,最終僅減幾元。
律師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后,依法享有對于商品或服務進行評價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給予差評即是行使這些權利的體現,商家如果要求消費者刪除差評,消費者完全可以拒絕。
剛買就降價or先漲價再打折,律師:虛標原價行為是近期監管重點
”上上周末買的,發貨等了好幾天,最近剛收到就發現降價了。“北京的陳萌(化名)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展示了她的購買截圖,10月底陳萌購買的毛線帽的價格還是每個69元,陳萌昨晚發現價格突然降至每個58.32元,且原價寫的是每個99元。
陳萌表示,她抱著試試的心態去聯系商家退差價,商家很快就退款了,“這個頁面也沒有顯示保價,但去跟商家溝通還是退款了”。另一位消費者王銘銘(化名)也表示,自己10月22日買的床上用品,隔了兩天發現降價了,不過聯系商家時,商家也主動表示可以退差價。
除了降價情況,一些消費者也發現了部分電商存在“明降暗升”的行為,有消費者表示,“本來準備等著湊單先放購物車的商品,早起一看比平時還貴了100元,我立馬刪除了”。
另一位北京的消費者李冰(化名)表示,10月底她在電商平臺上買的兒童牙刷的價格為每支12.9元但近日她發現牙刷價格已經變成了每支20元,但卻多了領券滿199元打5折的活動,李冰認為,這可能也是電商平臺換了一種方式 鼓勵多買、多囤貨。
“虛標原價行為是最近幾年的雙11促銷活動前后,價格主管部門監管的重點。”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表示,虛標原價的行為直接違反了《價格違法行為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屬于價格違法行為,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處罰責任。同時,這種行為對消費者也涉及構成欺詐,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商家鼓勵消費者多買、多囤的方式眾多,滿減、湊單等都包含在內。許多消費者還表示,有的店家所謂滿99返30,當次購物不能使用,而是下次優惠30。還有的在頁面小字表明每天前50名,不注意的話,并不會發現小字提示。
同時,還有消費者表示,簽到、做任務、拉新,各種優惠規則讓人“心累”,最終僅減幾元。趙占領表示,返現所設置的條件如果在事先明確告知消費者也沒有問題,并不違法,如果沒有告知消費者,然后不支持使用則構成違約,如果沒有以顯著、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費者所做的限制,則這種屬于格式條款,單方排除消費者權利、加重消費者責任,屬于無效條款,這種限制不能約束消費者。
到貨速度“不給人退款機會”,無理由能否真正無理由?
“退什么款,也得電商給機會啊,昨晚下單付款,第二天上午就到貨了。這是在門口等我嗎?”11月1日,許多昨晚剛付完尾款的消費者,在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了快遞,多位消費者調侃稱,“這是不給人思考退款的時間”。
還有消費者在微博上表示,網購商品僅幾十分鐘就顯示到了末端派送階段,購買截圖顯示,其今日13時43分付的尾款,商品于今日14時01分開始派送。
對于消費者來說,電商購物從下單到收貨三天已成標配,此次雙十一更是達到“秒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多方采訪得知,基于大數據,電商已能精準獲得某一地區對于某一物品的供應需求,利用供應鏈能力將物品提前下沉至潛在的消費者周邊,實現“未買已發貨”。
同時,全國多地的配送站、驛站也成為商品下沉的“前置倉”,當消費者付尾款后,貨品就能從離家不遠的前置倉“極速達”。
京東物流雙十一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商平臺通過系統算法、供應鏈計劃與多層級的庫存前置,在消費者支付訂金后開始 生產、打包。全國有數百萬量級SKU的商品被前置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各級倉庫,消費者購買商品才會即時可得。
談到發貨、退換貨,這也是大眾雙十一特別關注的話題,趙占領表示,消費者下單后,與商家之間形成買賣合同關系,商家需要遵守合同約定,按照約定向消費者交付所購商品,如果沒有發貨,則構成合同違約。“如果明明沒有發貨,卻在訂單狀態中擅自注明已經發貨,則商家對此負有舉證責任,如不能舉證證明實際已經發貨,仍然構成合同違約”。
退換貨方面,部分商家會在商品詳情自行標注“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貨”,但律師表示,根據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三類商品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可以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包括,拆封后易影響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拆封后易導致商品品質發生改變的商品;一經激活或者試用后價值貶損較大的商品;銷售時已明示的臨近保質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
不符合這些情形的,都必須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如果商家不支持適用,則屬于違法行為,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
責編:唐錦玲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