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職普分流焦慮?專家支招
教育關乎萬千家庭。
今年以來,教育領域的多項改革陸續出臺,其中“職普比大體相當”受到關注和熱議。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辦公廳在每年的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相關通知中,都出現了“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的表述。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大力鼓勵發展職業教育。2019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21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意味著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從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上升到法律層面?!恫莅浮分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給職業教育設立目標?!兑庖姟分赋觯?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不難看出,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然而,部分家長對于“職普比大體相當”卻存在憂慮。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家長把職校視為“后進生”不得已選擇的道路,認為孩子念職校意味著沒有前途。
職業教育為何會給部分家長留下如此印象?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劉蘭明表示,家長們的擔心有其道理,由于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學歷程度偏低,現行的職場薪酬體系會因學歷而影響其崗位和薪資,進而可能會影響其畢業后的生存發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稱,教育分流原本是為公眾提供一種教育的自主選擇權利,從而培養出多元化的人才服務國家經濟發展。但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和一些地方分流手段的不盡合理、不夠完善,各類教育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銜接,初衷良好的“選擇性分流機制”在現實中扮演的卻往往是“淘汰性分流機制”的角色,職業教育在學歷社會、精英教育等濃厚的大眾情結之下,就有可能被邊緣化。
建立與普通高校大體相當的職業本科院校
放眼全球,以工業立國的德國就以其特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而聞名。如何平衡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向社會輸送對應資質的人才,推動社會發展?儲朝暉表示,這個問題在德國的答案是:職業學校擁抱了市場。
“在德國,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儲朝暉說,以德國德累斯頓技術類職業學校為例,其“雙元制”班的學生按照“2周在學校-4周在企業-2周在學?!钡陌才胚M行循環,合作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他表示,企業對學校課程設置的參與度遠比我國要高得多。從觀念上來看,在我國學校與企業之間觀念上的隔閡、行為上的不合拍往往容易導致整個體系的不和諧。
解決分流帶來的壓力,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是當務之急。劉蘭明表示,要滿足當前人民群眾接受高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的需要,就需建立與普通高校大體相當的職業本科高校。
據了解,盡管我國已有30多所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的上升通路貫通初見端倪,但當前階段職業教育學生“讀本科”的數量,仍與普通教育學生有所差距,職業教育仍屬于“追趕”階段。
“如果有大批的職業本科可以接收,并暢通校企合作模式解決就業問題,自然會有更多的學生歡欣鼓舞地過來?!眲⑻m明強調,想讓學生和家長真正在心中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擺在同等地位,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舉辦更多能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和廣大學生家長接受的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專業)。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本科化的大規模發展“已然提上日程”。
職業教育是大國工匠的“搖籃”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具有重要意義。
儲朝暉表示,職業教育是以實際操作能力為重點,以崗位為目標的教育體系,而非“電子廠工人、搬磚匠”的輸出工廠,希望培養的是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人才。
“辦現代職業教育,僅僅依靠層次偏低的中職專科是滿足不了我們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需要的。這就好比中國是轉型升級快速發展的高速列車,而職業教育就像低速行進的綠皮火車,難以大有作為?!眲⑻m明說道,從德國來看,早在1971年,出于對一線合格高級管理、技術和服務人才的需求,奔馳和博世等大公司創立了校企聯合辦學的新型高等學校,即職業學院(職業大學)。此后,職業學院(職業大學)在政府與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蓬勃發展。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德國的中職也滿足不了其制造業的發展需求。當前,我國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也需要與時俱進,才能高質量發展。
除此之外,有別于許多家長的簡單猜想,進入職業教育學校后,并非“學不到東西,找不到工作”。相反,注重實踐能力,與崗位匹配性更高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是“稀缺資源”?!吨圃鞓I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20年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約為1900萬人,到2025年可能會接近3000萬人,職業技能人才“供不應求”。
今年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在科學分析產業、職業、崗位、專業關系基礎上,對應各行各業,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349個專業。劉蘭明表示,新專業目錄的修訂緊盯生產生活的新需求、提升了目錄研制的適配性,體現了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也是“專業對接產業”精神的有效落實??v觀新“目錄”,不乏“智慧農業”“智慧制造”“云計算技術”“數字安防技術”等字眼,職業教育將瞄準產業,完成“高大上”的華麗轉身。
“養成良好的職業基本素養,增強新技術專業實踐能力,讓我們職業教育的孩子有充分的就業能力,也有深造發展的渠道,靈活選擇,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劉蘭明說。
責編:周曉明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