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八年(三)布溪街道:鞏固脫貧成果 助推鄉村振興
新冷水江2月25日訊(蔡文瓊 吳凱)通過八年的不懈努力,布溪街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腰包鼓起來了,米袋子越來越殷實,菜籃子也越來越豐富了,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笑語歡歌洋溢山鄉,感恩奮進激蕩人心。
早上八點,潘橋村村民潘家錫打掃完家里的衛生,就來到自家的藕田里忙活起來。望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的蓮藕,潘家錫喜在眉頭,樂在心頭。
同期:布溪街道潘橋村 村民 潘家錫
2016年通過政府的支持鼓勵承包了 40余畝水田 種植蓮藕 發展稻田養魚 后面通過政府大力支持 發展產業 目前年收入差不多十萬
幾年前,潘家錫還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住在破漏的土房中,生活捉襟見肘,迫于生計,只能在外面打零工補貼家用,兩個子女的學費、妻子的醫藥費壓得潘家錫喘不過氣來。
同期:布溪街道潘橋村 村民 潘家錫
以前思想是消沉的 之前孩子還在讀書 那個時候我老婆得了個大病 在醫院花了幾十萬 到處借錢 當時的心情想著日子不好過
就在潘家錫一籌莫展的時候,精準扶貧猶如一道陽光,照亮了他前方的路,給他一家帶來了脫貧致富新希望。通過精準幫扶,潘家錫不僅建好了新房,而且有了蓮藕產業,日子越過越好。
同期:布溪街道潘橋村 村民 潘家錫
這個八年來 我的底子足了 希望這個村越來越美麗 然后大家都共同致富
村民段柳華告訴記者,八年來,讓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門口到村主干道這段路的變化,以前這條路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通過精準扶貧,村主干道路實現了硬化改造,通往家家戶戶的泥土路也都變成了水泥路。
同期:布溪街道潘橋村 村民 段柳華
這個八年來的變化還是很大的 因為潘橋村以前全部都是毛馬路現在都是水泥路 還有潘橋村還弄了一個光伏發電
基礎設施的改善是關系群眾生活質量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近年來,潘橋村主抓道路硬化、飲水工程修建、農村電網改善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公共服務平臺的改善,特色支柱產業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和自我努力,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8年的6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3000余元。貧困農戶增產增收,生活環境越來越好,脫貧致富的勁頭也越來越足。
同期:市公安局 局長助理 潘橋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彭炬
這幾年來 我們工作隊致力于潘橋村集體經濟 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我們建設光伏發電站 我們改造裝修辦公樓 建設了引水工程 我們建蓮藕基地 龍蝦基地 我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逐年遞增 同時 我們的基礎設施全部完善
潘橋村的變化是布溪街道精準扶貧的縮影。布溪街道原有貧困戶119戶,261人,截至2020年年底全部如期脫貧。8年來,街道嚴格堅持落實各項幫扶政策,產業扶貧獎補105戶697685元;安排公益性崗位24人,生態護林員1人,為貧困戶繳納城鄉居民醫保175430元、扶貧特惠保48660元;發放教育扶貧助學資金54人272213元,小額扶貧信貸貼息32戶93090.37元,享受就業交通補貼40人,如今,大家正蓄勢待發地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同期:布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李潔
下一步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各項幫扶政策的延續性的落實 同時也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確保我們貧困戶能夠完完全全享受到國家一些相關政策
責編:楊雅婷
來源:冷水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