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首頁 時事聚焦 [省內] 引得清風滿星城——毛肖燕、趙穎艷等

引得清風滿星城——毛肖燕、趙穎艷等

2025-08-26 10:14:42 毛肖燕、趙穎艷等

引得清風滿星城

毛肖燕 趙穎艷 李琴 歐陽雷

湘中婁底,因二十八星宿“婁星”“氐星”而得名,雅稱“星城”。東臨水府,北靠長沙,西倚雪峰山脈,南接衡岳云氣,資水湯湯,龍山蒼蒼……行走其間,既能觸摸千年文脈肌理,更能感受“公廉勤慎”在新時代的精神澎湃。

正氣長存天地間

初夏,漣源金石鎮桃林村一片青綠。

群山環抱中,一座三進九廳的青磚院落靜立山坳。青石臺階之上,門頭“樂凱堂”三字與兩側楹聯“御史燒車彰正氣,翰林客子振家聲”蒼勁有力,如利刃穿透歷史煙云,訴說著200多年前那場正氣交鋒。

這里是“燒車御史”謝振定故居。謝振定,清乾隆、嘉慶年間湘籍名吏,官至翰林院編修、監察御史、禮部員外郎。其剛烈之舉,《清史稿》記載詳盡。

乾隆末年,權相和珅勢傾朝野,家奴仗勢橫行,民怨沸騰。一日,東城街市騷動,和珅妾弟“違制”私乘和珅車駕,橫沖直撞傷及百姓。監察御史謝振定巡視至此,喝令停車,怒斥其行,卻遭家奴嗤笑辱罵。謝振定大怒,命手下痛笞,更將奢華轎車付之一炬!烈焰騰空,百姓拍手稱快。

事后,謝振定遭和珅構陷罷官,但其不畏強權、剛正不阿之名震動朝野。和珅倒臺后,謝振定昭雪起復,官至部郎,任上清正廉潔,政績斐然,深得民心。1809年5月,謝振定手書“正大光明,通天達地”八字后,卒于任上,時年57歲。其子謝興峣承父志,官至知府仍兩袖清風。父子兩代翰林風骨,化作湘中大地精神豐碑,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剛直基因。從歷史廉吏到現代清廉干部,“呷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精神氣質一脈相承。

如今,樂愷堂是省級文保單位,婁底市紀委監委在此設立“廉潔文化示范基地”。以謝振定為原型的大型歷史廉政湘劇《燒車御史》獲第五屆湖南藝術節田漢大獎,并作為湖南省唯一參演劇目晉京展演,將“清廉無畏、民心所向”的精神之火燃遍舞臺,在京城掀起“湘劇反腐旋風”,彰顯了廉潔文化的磅礴生命力。

漫步樂愷堂,清風穿欞,陽光滿庭。回廊間似回響著劇中臺詞:“決不讓飛揚跋扈、禍害黎民的刁官惡吏逞歪風!”這吶喊穿越時空,在深化反腐倡廉的當下,化作激蕩人心的時代強音。

耕讀傳家繼世長

前擁蓮塘,后倚青山,前庭蔬圃,后園竹影。雙峰荷葉鎮涓水河畔,坐落著晚清名臣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正宅“八本堂”匾額黑底金字,遒勁如刀刻斧鑿。他一生推崇“八本家訓”,“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尤為世人傳誦,至今鐫刻堂前。

“案無存牘,室無私錢。”官至一品、爵至侯相的曾國藩初仕即立規矩,視儉樸為清廉之基,常著土布衣,每餐一葷,“決不多攝”。1843年升正五品,他仍步行“上班”,不用轎夫。官至二品后,其行營居所“惟床、書桌、木凳二、竹箱三而已”。他堅持在軍中嚴懲貪腐,嚴申“欲服軍心,必須尚廉介”。湘軍副將楊復成、彭得勝等因克扣軍餉被當即正法。

《曾國藩家書》成書于晚清,收錄近1500封書信,涵蓋處世、治學、修身、持家、教子等。他告誡子女:“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當與寒士相通,庶可成大器;若染富貴氣,則難望有成。”升任兩江總督后,他仍命夫人帶頭紡紗。在厚德家風熏陶下,曾家后裔人才輩出。從曾國藩起,涌現各界知名人物200余位,綿延十代無一敗家子,成就赫赫有名的“曾氏家族”。

篤厚家風,不僅光耀門楣,更為婁底廉潔文化建設注入活力。2023年,國內首家曾國藩家庭教育博物院于荷葉鎮滌生書院開館,邀請曾國藩六世孫曾樾、學者唐浩明等開講家風,已舉辦講座100余場,年接待逾15萬人次。專題片《湖南雙峰曾國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推介。

富厚堂前,書聲不絕。耕讀傳家的廉潔家風,已成為黨員干部廉潔教育的圭臬,滋養著新時代的清風正氣。

血鑄忠誠守鐵紀

婁底山水靈秀,文脈深厚,也是紅色熱土。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蔡和森從這里走出。

雙峰縣城,蔡和森紀念館翠柏環繞,莊嚴肅穆。一張張珍貴照片、一件件斑駁文物,全面展示了蔡和森為中國革命事業英勇奮斗的一生。

1920年秋,法國蒙達尼公學。青年蔡和森伏案疾書:“黨的組織為極集權的組織,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他致信毛澤東、陳獨秀,第一個提出“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這一宣言如驚雷破夜,指引著革命群眾前進的方向。

1922年冬,上海閘北陋室。回到國內的蔡和森主編黨中央機關報《向導》。此時,他在黨內雖身居高位,卻從不做特殊黨員,全靠微薄稿費支撐生活,直言“不能給組織添半點麻煩”。由于日夜操勞,他患上了嚴重的哮喘病。李大釗先生曾寫信向胡適力薦他的書稿《俄國社會革命史》,直言“和森很窮,專待此糊口”。一年多后,蔡和森病重。陳獨秀先生“不忍坐視其困貧而死”,再次急切致信胡適,懇請催要稿費余款,使蔡和森“得有醫藥之費或可活命”。

1931年春,蔡和森被指派前往香港開展工作。面對親戚勸阻,他慨然道:“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安危。”抵港僅3個月,他因叛徒出賣被捕。酷刑之下,他忠貞不屈,就義前怒斥:“休想從我口中得半個字!”

“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蔡和森1918年的詩句,是其36載生命的寫照。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2009年,蔡和森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今年,是蔡和森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館內,“一門五先驅,一家四委員”的“光輝一家”群雕前花籃如海,黨員干部在此重溫入黨誓詞,聲音鏗鏘;學子誦讀《少年中國說》,誓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紀錄片《國家榮光——蔡和森》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引發強烈共鳴。

磨血興學育清風

新化游家鎮,楚怡高級工業學校舊址白墻靜立。這是湖南僅存的楚怡校址。“百年楚怡”創始人、近代中國職業教育先驅陳潤霖一生立志“教育救國、工業救國”,毛澤東贊他為“東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

1906年,拒官歸國的陳潤霖典當祖產,母親鄒翠英變賣嫁奩、獻出積蓄,助他在長沙營盤街陋室創辦楚怡小學。后相繼建立楚怡初等工業學堂、楚怡幼稚園和楚怡中學,形成“三校一園”格局,開湖南省私辦工業學校的先河。他推行貧困生免學費,堅持最低膳宿標準,吸引大批貧民子弟入學。

1938年,抗日烽火燃至長沙,“文夕大火”燒毀“三校一園”。陳潤霖賣掉祖屋,將楚怡工業學校遷至新化游家鎮白沙江畔,辦學8年,國務院原總理朱镕基曾在此就讀。戰火中,楚怡弦歌不輟,3000余名工業人才從這里走出,投身滇緬公路建設、礦山開發等領域,用技術與熱血支援國家。

抗戰勝利后,古稀之年的陳潤霖為將學校遷回長沙而抱病奔波,1946年初病逝于返回新化途中。因常年傾囊辦學,家人無錢殮葬,只能舉債將他草草葬于學校舊址一角。直到半個世紀后,楚怡學子才捐款為其立碑。

歷經百年滄桑,“楚怡”已成為湖南職業教育金字招牌,“楚怡工匠計劃”培育大國工匠,楚怡職教標準走出國門,楚怡精神激勵教育工作者堅守初心,讓清廉之風在知識殿堂永續流傳。

婁底市深耕本土資源,以名人故居和紀念館、紅色舊址、校園、社區為依托,打造市級廉潔文化示范基地(點)21處,建成縣鄉村三級家風家教館27個。婁底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已接待584批次1.5萬余人;婁底廉潔文化廣場融廉入景,將“廉”文化融入市井生活;冷水江錫礦山教育基地、新化奉家鎮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成文旅廉學融合“紅色打卡地”;“清廉故事聽我講”微宣講“云端”開花。

清風今又度,星城萬象新。古訓家書成為修身鏡鑒,制度鐵規守護萬家燈火,婁底以最鮮活的實踐昭示:廉潔,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奔涌向前、生生不息的江河。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毛肖燕,現任婁底市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

責編:周曉明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