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行走在杏子鋪的春天——歐陽霞林
行走在杏子鋪的春天
?歐陽霞林
“村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綠中,綠在春中,春在‘杏’中,水抱山環在畫中”的雙峰縣杏子鋪鎮,比“綠水村莊繞”為特征的江南水鄉,更多了山水交替的神奇與韻味。
這里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人文底蘊深厚。水天浩渺、岸島蜿蜒、鳥飛魚躍的水府廟水庫,賦予了這塊土地四季輪回中無與倫比的絢麗色彩;碧波蕩漾的漣水河、測水河緩緩穿境而過,用丹青妙手繪就了該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寫意山水畫卷;悠久的龍舟賽文化、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各種鄉村旅游文化的開展,對接著古老的神秘,更煥發出時代瑰麗新貌。
“十室有人杰,百步景不同”是這方山水人文的生動寫照。
這里的雷打石山、水府廟庫區和大壩、漣水河十里畫廊、江口桃花島、朱家祠堂等,成了遠近游客絡繹不絕的打卡地。
出發桃花島
春天打了個噴嚏,杏子鋪在寒冬里收窄了的美,又層層疊疊蓬松起來。
我們在密密麻麻的生活柵欄中,聽到了水府廟和其下游漣水河上空,傳來一個精靈的呼喚:快來,杏子鋪的春天在等你。
3月16日,杏子鋪鎮人民政府與“土著民”新文藝平臺聯合發起“漣水踏春 ‘杏’好有你”徒步活動。婁底各地的驢友、攝影家們、青年中年老年人和孩子們,一個個撲棱棱拍打著心中彩翼,趕大早向杏子鋪奔來。笑容讓大家在江口桃花島的相遇相聚變得更加溫暖、甜美。
春風俶祜,陽光正好。
測水河與漣水河在江口村合流,滔滔聯袂東去。碧波蕩漾的河面水霧氤氳,湘軍勁旅的背影已貼時光的河岸遠去,豪情仍留江口每一天的紅陽初照。
距桃花島不遠處,朱氏宗祠的高墻大院和青磚黛瓦,一直在述說著這塊土地深厚的優良傳承。前賢朱堯階等人的足跡已湮于百年風雨,他們的曠古高風卻播在了這方熱土,成了后學勵志圖強等各方面的典范。
當地豐碩飄逸的才俊陽劍,于鄉風飏的窗口鋪開稿紙鼓搗出《彩局》《王憨山畫傳》等一部部大作,在文壇不斷激蕩起一圈圈漣漪。他曾發起眾籌,率先在江口的水岸村舍旁栽下桃樹。此后的江口碼頭一帶,便得了一個色彩繽紛的名字——桃花島。桃花年年復嬌艷,年年醉了各色人。
眼下桃花還未盡放。盛開的桃花,一朵一朵踮起腳尖兒似的攀上枝頭,張開它們或紅或粉的嫩唇,為春天獻上純潔的深吻。
陽光投射下的漣水河,舞動她銀光閃爍的斑斕水袖云裳。腳下的草砂路,舒暢地鋪展它的自由與奔放。在如此浪漫的春光里,我們神清氣爽邁開威之武之的步伐。請春風為纓,邀春風督戰,去一一勇攬前方勝景。
走漣水畫廊
一路沿漣水逆行,過耳風聲成天籟,漣水畫廊入目新。
左邊的漣水河猶掩琵琶,綠中帶藍的春波奏響一川清韻。右邊的田野攢滿了金黃,一望無垠的油菜花拉開一幅壯美的油畫。小草兒也一叢叢得勁兒地顯擺它們的嫩綠,不甘落后地要擠上春天的封面。清脆的鳥聲,你長我短地似要爭先發布春天的頭條。
每一個干凈的院落、每一片瓦;每一條小溪、每一朵浪花;甚至每一座山、每一棵樹;甚至每一朵白云、每一縷風;甚至家禽和飛鳥……這大千世界的每一個事物,都在描眉畫目,都憋足了勁兒要擠上春天的前臺。一時,生末凈旦丑,宮商角徴羽都拉開了架勢,預演、起舞,眼花繚亂中讓人分不清主場次場,總覺場場精彩。
牛兒羊兒是最不講文明、最不顧吃相的饞鬼,一頭埋進春草叢中,狼吞虎咽地啃食著春鮮味。它們間或抬起頭來,得意地叫上幾聲,搖搖頭、甩甩尾、抖動抖動身子,然后又埋下頭去繼續饕餮。
臨水而立的青山是儒雅的紳士。他們身披春天的盛裝,頷首捋須默然參悟,天機不露。
漣水河是永遠的淑女,以她固有的端莊優雅靜看流年,任身邊人影來來去去。你來,她氣定神閑不媚不俗;你去,她紅裝素裹自增自減。
途經的龍舟碼頭,此時水碧岸晴。
此地方圓數公里內,便是清代抗法保臺名將曹志忠、革命先烈曹仰山、抗日名將宋希濂、原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當代著名畫家曹明求等前賢后代的故土。上靈降秀于杏子,俊杰輩造于時勢。據統計,杏子鋪全境現有在職或離退休廳級干部或享有廳級干部待遇人員60多人。
岸邊楊柳才微露新芽,正醞釀來日更盛大的抒情。收藏在船屋里的龍舟,在側耳傾聽五月即將前來的水聲。龍王在去年震天鼓聲里穿孔的耳膜尚在愈合之中,水面一年勝過一年的激烈競逐總讓他膽戰心驚。龍宮水蕩波搖,杏子人民斗志昂揚,在一場場賽事中磨練意志、傳承歷史,在生活中勇毅前行。
一個個和美屋場新風流淌,一條條風景線日新月異。
終到溪口碼頭
在漣水畫廊中邊走邊看,心中的雜念一覽無余。撲面的和風里鳥語花香,非夢勝夢的幻境迷離。
你不要放過每一寸拋光的山水,每一寸山水都可為色為韻;你不要錯過杏子鋪春天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細節都可感可悟。
歷經3個多小時,100名男女老少終于抵達溪口碼頭。雖然行走了十多公里,但大家仍興趣盎然。
水府廟水庫正敞開它一波一圈的明亮,等待你去蕩舟云蒸霞蔚的水天一線。你要站在船頭看波連舊韻,聽浪賦新詞。要在排浪拂風的逍遙中去換上仙骨,去大風歌罷掉頭東,直掛云帆濟滄海……
若逢大壩泄洪,你可一睹那長虹飛瀉、萬馬奔騰的大千氣象。
雷打石山以英雄蓋世之氣,撐腰起肩,聳峰摩云,從晴空高處俯瞰水府廟水庫全貌。水岸曲回的茫茫霧靄里,仿聞玉帝云天垂旨頒封此處人間瑤池。
上雷打石不要門票,但雷打石會收你一斛汗水才會放你登頂。水府廟庫區風光無價,萬金莫購方寸。勇敢地去攀登吧,只有在雷打石山頂,你才能飽覽水府廟庫區的無限與盛大。你不需要鼓點也能起舞,你不需要音樂也會放歌:“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對了,你甚至不需要墨汁,只需拿筆頭在漣水河上空的負氧離子泡泡,再在此處用溪石精雕細鏤而成、聞名遐邇的溪硯邊緣撇一撇,你便能揮毫成韻,走筆為色。你不需要以酒助興,吃得一碗杏子鋪的五色大米飯,興許就能噴氣成詩……
假如你離去后,又于遺憾中夢繞魂牽,且莫慌。有遺憾,才有更美好的意外潛伏在時光的枝頭。你要在不同的時段,來細致感受杏子鋪不同的美之大端。
就像在這美好的春天,來一次杏子鋪的漣水河畔輕松行走。你會感受到一場最幸福甜蜜的暴擊——那是來自杏子鋪那水墨丹青般靈動自然風光的熏蒸;那是來自漣水河那銀波撕扯纏綿、柔情入骨的浸染;那是來自杏子鋪漫野金黃油菜花與酥脆陽光的淘洗;那更是來自眾多土友與杏子鋪鎮人民的熱情共和……
作者簡介:歐陽霞林,在《美文》《湖南文學》《福建文學》《湖南日報》 等報刊雜志發表散文、詩歌、通訊等各類體裁作品300余萬字。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