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首頁 時事聚焦 [省內] 散文 | 閱讀漣鋼——李國毅

散文 | 閱讀漣鋼——李國毅

2025-08-26 09:55:59 李國毅

閱讀漣鋼

李國毅

如果說漣鋼是一幅七彩紛呈的畫卷,那我就是這畫卷中一抹若隱若現的油彩。四十六年前,—個炎熱的夏天,年僅17歲的我懷著新奇的向往,告別了閉塞的山村來到漣鋼:從此,我的青春便牢牢地嵌入到了這十里鋼城。彈指一揮,韶華似水,四十多年過去。我親身感受了鋼城的巨變,目睹了鋼城的輝煌,從此,我的青春乃至生命始終伴隨著漣鋼高昂奮進的鼓點一起跳動。從此,我面對漣鋼就像面對一本書,開始慢慢閱讀,一頁頁,一章章,漣鋼的內容就像蒙太奇,從暗淡到明亮,從朦朧到清晰!

記得第一次走進爐臺,這里爐火噴涌、鋼花飛濺,這里機器轟鳴、塵屑飛揚。夕陽西下,灰霧朦朦,鐵氣、濁氣、熱氣相互交揉,一位“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老工人,手拿一個印有“苦戰五十萬噸”字樣的洋鐵飯碗,從我身邊走過。

五十萬噸?是鋼的產量,還是鋼的前程?

彈指一揮間,四十六年過去,漣鋼這本書厚重了,博大而精深。漣鋼就像一艘蓄勢待發的戰船,正朝著自己的目標,乘長風而破萬里浪!于是,我明白了,“苦戰五十萬噸”中“苦戰”的深層內涵:那是力量的聚集,那是意志的展現,那是行動的整合!在這為之付出的努力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馱著漣鋼不斷前行!是他們,披荊斬棘,日夜拼搶,打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攻堅戰!是他們,不知放棄了多少個休息日,從而使高爐、轉爐、棒材、板材易地改造創造了國內老廠改造的最短工期!他們,滿懷鋼鐵之子的激情,伸出有力的雙手托起了漣鋼:他們,把火紅的青春和熾熱的愛,都奉獻給了執著追求的鋼鐵事業!他們是漣鋼最可愛的人!

面對漣鋼,年逾九旬、滿頭銀絲的父親,作為漣鋼首批創建者,感慨歲月如梭。他雖年老,眼瞼下垂,但記憶依舊清晰。父親深情講述著老一輩漣鋼人在黃土崗上白手起家,建成十里鋼城的艱辛歷程,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面對漣鋼,人們最難忘的是創建初期的艱難困苦。新中國成立后,百業待興,國民經濟迅速恢復,鋼鐵需求急劇增長,建立工業體系成為黨和人民的強烈愿望。1956年5月21日,毛澤東接見當時的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聽聞湖南工業基礎薄弱后指示:“搞工業,沒有重工業不行!你們要自己辦點鋼鐵,不能光靠中央調撥。”此言如同一把火,點燃了湖南人工業強省的激情,拉開了漣鋼建設的序幕。于是,漣鋼應運而生。

漣水之濱、湘中婁底,擁有全省儲量第一的煤炭、白云石、石灰石資源,加上省內豐富的鐵礦石等資源,籌建小組選定婁底黃泥塘區域為漣鋼廠址。

九十三歲的父親回憶道,之所以選擇婁底建廠,是因為婁底位于湄水、漣水匯合處的下游,水利資源及供排水條件優越,又處于湘黔鐵路與婁邵鐵路的交匯處,交通運輸極為便利。把黃泥塘作為首選方案,是因為周圍煤、鐵、白云石、石灰石等礦藏豐富,且屬丘陵地帶,地勢平坦,廠基平整,土石方量較少,占用農田、農房少。婁底鎮為漣源縣四大集市鎮之一,歷史上農副產品及蔬菜供應豐富,生活物資條件較佳。

當年,一群互不相識的兄弟從各地匯聚到黃泥塘,結束漂泊,住進簡易工棚,解開行李與干糧。同時,還有許多人從全國各地陸續奔赴這片荒涼陌生的土地。

那時漣水兩岸無橋,只能靠擺渡過江。一條破舊的船在江中疾馳,江水從縫隙涌入,濕了擺渡人的鞋。擺渡人頭發花白,衣裳補丁眾多,寒風在補丁間打轉。蜷縮在船上的人,目光越過野草地,在藍天中尋得向往,他們以拓荒者的身份,成為這片荒涼之地的奠基人。

歌聲因滄桑而漸漸平和,但故事卻不會因久遠而被遺忘。面對滔滔不息的漣水,讓我們將歷史的鏡頭拉近,走進那些令人暢想的歲月。

父親向我描繪當時的情景:黃泥塘一片荒山丘陵,住房和物資供應緊張,很多職工住在附近農民的牛欄、豬圈里;吃的是“豬腸子(南瓜藤)”“無縫鋼管(空心菜)”;幾萬人就餐,沒地方吃飯,大家到處站著吃,弄得工地到處都是飯缽子。那是一段無比艱辛的日子,但工人們只有一個念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聽不到一句怨言。為了早日建成漣鋼,漣鋼的建設者不分白天黑夜,在工地上用手拔,用鋤頭挖,用鐵鍬清理樹根、草皮。無論什么崗位,工人們都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什么中夜班費、加班加點補助,他們從未想過。奮發圖強,早日讓漣鋼矗立在這片熱土上,是這些老漣鋼人共同的理想。

那些歲月,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漣鋼廠基平整動員14個鄉5000多民工,用鋤頭挖、肩膀挑,宛如一個真實版的“愚公移山”。工地上開展勞動競賽,完成任務好的畫飛機,由指揮部敲鑼打鼓送去;成績差的畫烏龜,由該隊負責人背走。宣傳員用高音喇叭播報好人好事,號兵按時吹號統一上下班。夜間挖土處插“高腳火把”,運土途中摸黑前行,民工著白衣或扎白毛巾防碰撞。幾百民工同住工棚,兩人輪流睡鋪位,被子不足添蓑衣稻草,口糧不夠以紅薯補充,菜少則鹽水泡飯。

當時,湘潭至婁底不通鐵路,一條簡易公路因架木結構橋梁的重量限制,700多噸的發電機組無法運回漣鋼。富有浪漫色彩和勇敢創新精神的漣鋼人將目光投向灘險、彎多、水急、落差大的漣水,硬是通過人力背纖,逆水行舟,將超長、超高、超重的龐然大物安全拖回漣鋼,確保了“九一”發電,“十一”出鐵,向國慶獻禮的偉大目標。

漣鋼,就這樣在創業者手中初見雛形,大家都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周年的時候出第一爐鐵,為年輕的共和國國慶獻上一份厚禮。

1958年9月中旬,漣鋼喜事連連。一周內,先是鐵路通車,接著電站發電。9月17日下午,初秋的艷陽映紅了高爐工地上翻飛的彩旗,震天的鑼鼓驚飛了漣河的水鳥,漣鋼1號高爐流出第一爐鐵水。這一壯舉,終結了湖南木炭煉鐵的歷史,奏響了湖南現代鋼鐵工業的前進序曲。這一天,被定為漣鋼的生日。隨后,漣鋼人在這片熱土上又煉出了湖南第一爐鋼,軋出了湖南第一根材。1981年,漣鋼螺紋鋼獲得全國質量最高獎“銀質獎”,并隨后在1986年、2003年兩次蟬聯。

如今的漣鋼,已構建起從煉焦、燒結、煉鐵、煉鋼,到熱軋、冷軋、熱處理、加工配送,再到能源供給等一整套完整的現代化生產裝備體系,成長為一家以生產優特鋼為特色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它是亞洲最大的熱處理板材加工基地,是國內主要的硅鋼生產基地,也是國內起重機吊臂鋼和薄規格耐磨鋼等高技術鋼材的主要開拓者。與此同時,漣鋼已建成云數據中心、設備智能運維中心、智能協同管控中心,正全力加速智能制造的步伐,致力于打造智慧工廠。目前,漣鋼具備年產鋼1200萬噸的綜合規模,總資產達590億元。

漣鋼堅持走高端、精品、差異化發展之路,成功開發了冷軋汽車用鋼、熱軋汽車用鋼、中高碳產品、電工鋼、工程機械用鋼等一系列特色產品。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港珠澳大橋、三峽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以及“復興號”動車等大國重器,還為奧迪、奔馳、三一重工、格力等知名品牌供貨,并出口到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漣鋼破土動工到正式投產,建設者們日夜奮戰,大型設備巨人般拔地而起,在陽光下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漣鋼建成后,這些建設者們便在漣水河畔扎根落戶,娶妻生子,十里鋼城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直到現在,他們依然操著滿口的家鄉方言,那熟悉的鄉音,仿佛是歲月留下的珍貴印記。

閱讀漣鋼,漣鋼在老一輩的呵護中,留下了許多傳奇艱難的創業故事。時光匆匆,當年并肩奮斗的創業者很多已經故去。如今還健在的老一輩,他們在享受幸福的晚年,聚集在燦爛的陽光下,回首那些留不住的青春時光,想想自己這一輩子無怨無悔。而今,最讓他們欣慰的是,關于漣鋼成長的故事,關于這片土地上的好消息,那些可愛的人物,總是由兒女們講述給他們。他們除了驚嘆和如意,再沒有別的祈望。愿他們悠閑再悠閑些,盡情享受美好的生活。

閱讀漣鋼,這座鋼城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業史。涌進這個偉大歷史進程的人們,以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推動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的崛起。這一代人贏得了人們的敬佩,他們是譜寫湖南鋼鐵工業歷史的中流砥柱。

漣鋼誕生于一個特定的時代和環境,黃泥塘、冷水坑、洪家洲、花廟沖……從這些荒涼與冷寂的地名,我們便可想象那是怎樣一片人煙寥落的荒山野嶺、黃泥爛塘,也能體會到創業初期的坎坷與艱辛。為了盡早結束湖南木炭煉鐵、缺鋼缺材的尷尬歷史,第一代漣鋼人以苦為榮,艱苦創業。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他們穿著粗布工裝,披星戴月,餐風飲露,用粗糙的雙手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篇章。

“五年靠產品,十年靠技術,百年靠文化”,已走過六十七年、正邁向百年的漣鋼深知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在企業不同時期,漣鋼人展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初創時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調整時同甘共苦、開源節流;恢復發展時團結奮斗、闖關爭變;改革發展時預見危機、搶抓機遇。后來傳承創業精神,漣鋼形成了“崇尚學習、勇于創新、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在漣鋼精神的鼓舞下,這些年漣鋼涌現出一批杰出人物:三次革新成功的“木質索道運輸機”、出席全國群英會的土專家蔣炎成,增產節約能手肖楊宜,受毛澤東接見的“鋼鐵姑娘”邱三娥,“活雷鋒”梁益銘,心臟不停不下崗的好工人王道修,全國首家發明水力沖渣、推動鋼鐵工業技術發展的吳鑒光,搶險英雄胡興昶、彭少庚,見義勇為烈士伍燕君、夏衛國,以及勞動模范莫介凡、彭光禹、張連光、周芬清、易賢忠等。從他們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漣鋼精神的價值——對漣鋼事業無限忠誠的高尚品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以及求實奉獻、開拓創新的革命精神。

閱讀漣鋼,我們仿佛能穿越時空,看到他們經歷的難忘歲月。提起黎飛鳳,我們就會想起他的架子車;提起伍平華,我們就會想起他的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提起張良莊,我們就能知道他是“修爐狀元”;提起李炎生,我們就會想起他是煉鋼爐前的“火眼金睛”;提起禹冬明,我們就會想起她的自動化控制……

蕓蕓眾生,在特定的環境下,往往預示著一種蓬勃的力量。“金牌工人”,是一個響亮的稱呼,更是一種驕傲,一種風采。無論在哪個企業,“金牌工人”都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在浩浩蕩蕩的產業大軍中,他們更是榜樣和力量的象征。

首席工程師劉旭輝在實驗室熬紅的雙眼,最終讓高端硅鋼磁感強度提升15%,面對外企的百萬年薪邀約函,他將其折成紙飛機投向高爐;退伍軍人彭銀的焊槍在國家級賽場雕出“魚鱗紋”時,他拒接的商業代言足夠買下整條焊機生產線。僅有初中學歷的鍋爐工陳奇福在漣鋼這個大熔爐里自學成才,從技校畢業生到中南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從百煉成鋼的“特級技師”,到如今的“陳奇福首席技師工作室”……一位青工在聽了他們的演講后,在企業內部論壇上留言:“聽了他們樸素而真實的故事,我看到了漣鋼的希望。”

有人說,人若輕松了也就沒有價值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人的取向都是一致的。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能看到老一輩艱苦創業的寶貴品格。這既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漣鋼的底色。

閱讀漣鋼,這座鋼城的靈魂深處,始終燃燒著一簇不熄的火焰——那是“陽光、正直、包容、共享”的廉政之光。它如同高爐中奔涌的鐵水,淬煉著企業的筋骨,更鑄就了漣鋼人“誠信冶煉人品,精品奉獻社會”的錚錚鐵骨。

你看:從創業初期“睡牛欄棚、吃南瓜藤”卻無一人貪占公家半分資源的老一輩,到如今鼠標輕點間招標信息在內部網實時公示的透明管理;從“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的鐵律,到勞模彭銀全國奪魁后謝絕商業代言的赤子之心——這清正之氣,早已化作十里鋼城的呼吸。當新一代工程師手握百億技改項目時,“關聯交易全公開、供應商黑名單”制度是他們劃下的紅線;“奮斗者誓言碑”下,黨員志愿服務的數字定格在4128次——比去年多出328次。那跳動的數字分明在說:為職工解憂,可取清風明月,不取分文酬勞!

這廉政文化,是爐臺上永不蒙塵的藍色工裝,是審計監察部直插基層破解“管理痛點”的銳眼,更是父輩洋鐵碗里“廉潔自律”四字銘文在新時代鋼花中的回響。它讓鋼鐵的冰冷有了溫度,讓千萬噸板材的征程,始終行駛在陽光照耀的漣水河上!

閱讀漣鋼,讓我們多一些自信與豪情,少一些恐懼和膽怯。當然,無論從哪個角度說,我們都是幸福的一代。

歲月蹉跎,老一輩汗珠子落地摔八瓣打天下,他們留下的故事,不僅是感悟,更是一種基因,已浸入我們的骨子,在我們身上延續下去。

時代進步的節奏太快。老一輩當年上班拎著飯盒、邁開雙腿、騎著自行車,如今的我們呢?開著別克、奧迪,自己不駕車還有通勤車接送上下班。幾套時尚的工裝按季交替更換。生活在這樣一個甜蜜的時代,同樣是鋼鐵基因的傳承,我們始終保持著一種不竭的沖動,創造的欲望因激勵而不斷突破新的峰值。

我置身這沸騰的鋼鐵海洋,每時每刻都被鋼城奮進的節拍所激奮,推動著我不斷充實,不斷前行。為適應鋼城生產建設的需要,多少人放棄了花前月下的浪漫,茶余飯后的閑談,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學習之中。無論是各單位的會議室,還是公司的圖書館,到處都是攢動的人群。人們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的營養,貪婪地吸吮著科技的甘甜。補中學,考大學,多少人成了工程師、經濟師、政工師,成了鋼城挺拔的脊梁。

于是,產量上去了,由五十萬、一百萬、二百萬、三百萬,到八百萬噸,直至如今的一千二百萬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伴漣鋼,一路走,一路閱讀:

漣鋼變了,它變得像一幅畫……她卸去了厚重的鐵甲,披上輕柔的綠蓑,拂去了滿目的塵埃,煥發出醉人的容顏。這里有樹、有花、有草,再加上藍天白云,你可能會忘卻廠房的存在,一個初具花園式規模的十里鋼城正詮釋著國企的形象。

漣鋼變了,它變得像一首詩——鼠標輕點間,2250生產線正軋制薄如蟬翼的2mm淬火板——這項打破日德壟斷的技術,讓起重機吊臂減重20%;據2023年湖南省工信廳數據顯示,硅鋼基料以49%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悄然支撐起中國新能源車的“心臟”;現在產能達到一千二百萬噸,是亞洲最大熱處理板材基地。這都是詩的意象,詩的吟唱!伴隨著機車隆隆的轟鳴和撲面而來的熱浪,我們健步走向爐臺,從飛濺的鋼花中尋找一個個希望,播種一縷縷喜悅,閃光的汗水伴隨著沸騰的鋼水,演繹出人生的極致。

當我再一次環視漣鋼,仿佛走進了一座公園,這里,草坪寬廣,這里,綠樹成蔭,這里,鳥語花香,這里有一支訓練有素、正在為年產一千二百萬噸日夜拼搶的鋼鐵隊伍。他們,最懂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伴漣鋼,一路走,一路閱讀,我,終于讀到了一個嶄新的漣鋼:一個抗風險、促發展,立足鋼鐵行業的漣鋼!一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漣鋼!

尾 聲

面對漣鋼的六十多年,我們見證了它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最終成為年產鋼一千二百萬噸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漣水河畔,幾代人的心血已經融進了這座十里鋼城之中。爐火正紅,鋼花正盛,一群群漣鋼人匆匆從我們的視野中躍過,他們充滿著自信、自豪,充滿著執著、向往,充滿著堅定、力量;他們眼神堅定,步履鏗鏘!


作者簡介:李國毅,筆名子衡,湖南省作協會員,曾有小說、散文獲得過國家級文學獎項,出版散文集《贈你一枝春》。

責編:楊雅婷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