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首頁 時事聚焦 [省內] 散文 | 漣水激蕩——陳和麗

散文 | 漣水激蕩——陳和麗

2025-08-26 09:51:18 陳和麗

漣水激蕩

陳和麗

那天,有一人,一琴,人為須發皆白的老者,琴為古舊滄桑的二胡,在暮色將籠的河邊,拉響了一首曲子。

“漣水曲折出龍山,奔騰東過文家灘……”

琴聲清越,曲調悠揚。老人蒼茫的歌聲乘著暮色的翅膀,溯洄從之,宛若尋找在水一方的佳人,雖道阻且長,也不能斷絕。一路逆流,飛越至有如觀音盤坐蓮花寶座的新邵縣觀音山。

有一股碧綠清澈的水從觀音山傾瀉而出,奔涌向前,經藍田,過婁底,納湄江、孫水浩浩蕩蕩于山斗沖進入雙峰。自西向東,一路奔騰,沿河兩岸良田千頃,阡陌縱橫,屋舍交錯,更有秀麗峰巒逐水逶迤,一路山,一路水,一路生花。

“溪口潭,雪花灘,不覺到了漆樹灣……”歌聲未斷,順水而至。

水至溪口,筑壩攔水,形成水庫,名為水府廟水庫,又名溪口水庫。庫面開闊,相當于九個西湖,內有數十島嶼,錯落有致,宛若棋子落于棋盤。水面碧波蕩漾,水鳥嬉戲,游船破浪,漁船搖槳。于雨霧氤氳天氣觀之,若煙雨江南。于晴天薄云之日觀之,若天上瑤池。于朝陽初升之時觀之,云蒸霞蔚,薄霧如紗,氣象萬千。于夕陽晚照之下觀之,一眼萬年,驚艷了前世今生。

說不盡的美麗,道不盡的旖旎,讓水在此流連,不愿離開。

然琴聲咿咿呀呀,催促著它往前去。

“戴好帽子穿好衣,水府廟前還神雞……”

恍惚間,時間回到了水路繁盛的時代。古舊的廟里肅立著一群漢子,他們雖粗布麻衣,卻衣著整齊。菩薩座前,香燭煙火間,一人左手持刀,右手擒雞,面對菩薩,大聲念起:“雞血落地,大吉大利,一路順風,富貴到底!”手起刀落,將雞宰殺,將雞血涂于艄槳上,隨即把雞高高拋出廟外。肅立的漢子臉上皆露放松的笑容,此次跑船,定然順風順水,平安無虞。

水是最變化無常的,有時平靜溫和,有時卻洶涌咆哮。水面微波蕩漾,水底暗藏險礁。而杏子鋪鎮光景村光景組內的河段,相傳“灘高水急,石齒林立,泓道狹窄,水吼如獸”,船工們稱之為“鬼門關”。為鎮水防災,明萬歷年間,由當地劉氏祖先在兩灘相接的中間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建起廟宇,廟內供奉大禹尊神、楊泗將軍、龍王爺、水府老爺、水府婆婆,是為水府廟。

四百年的風雨里,廟宇經歷了擴建、水淹、修復、失火、又修復的歷程,從壯觀的二進四殿獨留如今的一進一殿,平靜地接受著歷史的變遷,時光的流轉,歲月的消磨。

白灰的墻面,石砌的拱門,完好留存的石柱,火燒過的黢黑木梁,從地底挖出的古老碑文,青磚苔蘚的地面,檐角聳翠的屋頂,以及刻花雕欄的戲臺,無一不在靜靜地訴說它波瀾壯闊的過往與那些隱入時光的輝煌。

流動不息的水見證著水府廟的前世今生,它打著旋兒,在如今安靜的廟前停留片刻,似敬畏,似致意,繼續向前流去。

“還了神雞放了心,斗鹽潭中吃點心……”歌聲悠揚,隨水蕩漾。

過了斗鹽潭,便是金龍碼頭。碼頭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原是杏子金龍隊的龍舟下水。

碼頭不遠處有座古樹龍王廟,一廟為何兩名字?有幾種說法。記載于廟志上的是有對生油楠二樹,歷數百年,吸天地之靈氣長成參天大樹,遠觀其狀如夫妻相擁,因名公母樹圣。后因失火,古樹飛仙,更有種種關于樹仙的奇聞志異,遂修建廟宇供奉樹仙。先有古樹廟,后為保舟船平安,又供奉了龍王,就成了兩廟合一的狀態。

老廟最早建于哪年已不可考,中途有損毀。有歷史記錄的是民國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在原址上重建了廟宇。

此時,廟內煙火繚繞,人群肅穆,一年一度的龍舟下水儀式正在舉行。

隨著牛角號吹響,燃起蠟燭線香紙錢,擺上供品水酒,鞭炮響起,祭師莊重地舉行儀式。儀式尾聲,祭師卜卦,卜得一陰一陽之勝卦,龍靈已入船,龍舟協會的主事人磕頭禮拜之后,由兩位身強力壯的漢子請出龍頭龍尾。

而此時在船屋的28米長的龍舟正被數十人抬起入水。

金龍碼頭上,祭師穿上祭祀服,圍著龍頭龍尾跳著神秘又莊重的舞蹈,口中念念有詞。待所有儀式完成,將龍頭龍尾裝上龍舟,艄工、鑼手、鼓手、槳手依次上船,鼓聲起,一聲喝,龍舟如箭般駛入河中。

鏗鏘的鼓點激起心底的戰栗,有力的號聲沸騰渾身的熱血,飛馳的龍舟破浪乘風,有若蛟龍入水。

水面激蕩,野鴨驚飛,也驚醒了江口朱家祠堂里酣睡的野貓。

野貓伸了個懶腰,竄出祠堂,三兩下便不見了蹤影,留在它身后的祠堂靜靜地矗立,波瀾不驚。

朱氏宗祠,始建于咸豐七年(1857年),由前廳,戲臺,祭堂,過廳構成,呈四合院式。青磚黛瓦,飛檐翹角,赤柱朱欄,古樸而又滄桑。

立于廳中,微閉雙眼,歷史的風呼嘯而來,耳邊似傳來熙攘人聲。祭堂里,身著晚清服飾的儒者拈香下拜,眾人一齊跪下,靜聽儒者敬告先祖,祈求庇佑。一恍神,似又聽到了鑼鼓之聲,戲臺之上彩袖飛舞,鑼鼓鏘鏘,有咿咿呀呀婉轉悠揚的女聲飄到耳邊,“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唱不盡的良辰美景,道不完的世事變遷。

忽有老者嘶啞的歌聲破空而來,將沉入歷史煙塵的魂靈抽離了出來,眼前祠堂依然靜默,肅穆而寂寥。且聽他繼續唱:“吃了點心滔滔過,起眼看見杏子鋪。杏子鋪來大碼頭,花家窯內燒石灰。石灰燒雞白又白,下面就是觀音石……”

歌聲未絕,琴音不斷,水流向前。

沒有什么能阻攔漣水向東,就像沒有什么能阻攔車輪滾滾向前的歷史。它從觀音山出發,一路向東,見證著歷史的風雨蒼茫,見證著沿河人家的悲歡離合,見證著船上漢子的辛酸與傳奇,見證著湘軍的崛起,也見證著一代偉人獨立船頭時胸有丘壑,思緒萬千。它是一條河,但它不僅僅是一條河,它是湘中地區的魂和紐帶,是人才輩出的沃土,是無數人魂牽夢縈的故鄉。

水路滔滔,過杏子,出雙峰,入湘鄉,到湘潭,最后匯入湘江。

至此,這一曲漣水河水路歌,歌盡曲終。

然,曲終水未絕。在湘江,天高任鳥飛,江闊憑水蕩。漣水河,一路奔涌,一路激蕩!


作者簡介:陳和麗,婁底市作協會員,雙峰縣作協、詩協會員。作品散見于新湖南、《婁底日報》《達州日報》等。

責編:楊雅婷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