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首頁 時事聚焦 [省內] 散文 | 紫鵲界的新農夫——羅瑞花

散文 | 紫鵲界的新農夫——羅瑞花

2025-08-26 09:33:57 羅瑞花

紫鵲界的新農夫

羅瑞花

他說,看過山,看過海,可心中最美的風景,還是稻田。

他說,從心出發,回家種田。

他說,非常感謝央視國際頻道“記住鄉愁”欄目的厚愛,沒想到平生第

一次出鏡竟然是國家級大媒體,而且是一整天地拍……

他叫羅忠林,湖南省新化縣水車鎮仙石村人,80后農家子弟,2004年畢業于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室內設計與裝飾專業,作為優秀畢業生被全國知名裝飾公司金螳螂錄用,2007年離職回長沙自主創業,2009年入景德鎮陶瓷學院進修半年后,又在深圳的明星設計公司待了四年。畢業十多年來,在城市森林奔波的他,一路走一路反思,總覺得自己偏離了方向,感覺內心空空的,惶惶的,沒有踏實感,沒有歸屬感。2013年新年,羅忠林飽蘸墨汁寫下了“回家種田”懸掛在客廳明志,但還是因掛礙甚多,沒有付諸行動。直到一天,看了《城市畫報》,看了魏壁的《夢溪》,熱愛鄉村的心終于被點燃。2013年11月,羅忠林懷著對土地最真實的情感,遵從內心的召喚,鼓足勇氣“逃離”紛擾內心多年的城市,回到了家鄉紫鵲界。

只是因為出去過,尋訪過85個村落,他便不再是一名普通意義上的農夫。

水田坊

回到家鄉后,羅忠林沒有大張旗鼓搞項目搞開發,而是老老實實跟隨父親學種田。疏離農事十多年,再吆喝牛犁田、握緊耙整壟,羅忠林感到自己體力和技術都有所退化,但當手握一把嬌嫩的秧苗,雙腳踩在如鏡的水田里,暖洋洋的太陽照在身上,禾苗在腿腳的一退一退中延伸成片時,勞動的喜悅,就那么真真實實地呈現在眼前,羅忠林感到親切而美好。插好秧后,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田看禾,半個月后禾苗固蔸、滿行,母親買來鴨苗放入稻田,小鴨吃蟲,鴨糞肥田,時光在眼前跳躍,禾苗在田里成長,小鴨換上了麻羽,這種自然農法是靈魂的節奏,羅忠林感到平和安定。白露為霜,群鳥養羞,稻穗熟了,羅忠林和父母一起,一鐮一鐮割,一手一手打,一簟一簟曬,一籮一籮用風車車干凈,這節奏會持續大半個月,相對于收割機確實顯得緩慢,但就是在這緩慢里,勞動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才彌散得更透徹更長久。

稻谷都已經入倉,太陽自然曬制好后,需要經過十天半月的靜置來去除熱氣和火氣,讓稻米達到一個能量匯聚的過程。新米出來了,真的是月光一樣白,瑩潤,飽滿,好多年沒來碾米廠碾米了,好多年沒這么仔細地打量一掌米了,好多年沒聞過這種大自然賦予的奇特的米香了。他興奮,情不自禁拍了自己種出來的米發朋友圈:“均長8.8毫米,中國最長的米在湖南紫鵲界……”朋友們說,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呢。羅忠林的一個老師留言:“你的米讓我想起了玄宗御馬‘照夜白’,日照其白,夜明如珠。”老師的話給了羅忠林靈光,對呀,紫鵲界始祖梯田,曾一度是出產貢米的地方,他欣然給他的米取名為“照夜白”。

“嘗新”是喜悅而隆重的。先由家中老人燃香燒紙,祭祀土地和先人,然后一家人齊聚品嘗。為了配得上馨香的新米飯,母親用?子粑蒸了雞,用井水煮了凍魚,用干筍絲炒了臘肉,再燙上一壺糯米水酒,人人都喝,多少隨意,真是喜氣洋洋。羅忠林吃著自己種出來的新米飯和母親烹飪的美食,感覺稻香盈盈的餐桌,真是人間細水長流的美好。一個想法在他心里萌生,他要把家鄉好山好水自然孕育的好東西推出去和大家共享。

當農業遇上創意,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羅忠林自創了一個獨立小品牌“水田坊”,他把“水田坊”定位為一家有機種植、古法加工的傳統美食小作坊,作坊里的每一樣食物都必須是 “真的東西,美的味道”,他要用源于生態、鄉土、民間的食物,帶給都市最真最濃的鄉情。他憑借自己的專業特長,對源自故土的農產品、土特產進行了包裝設計,通過實體門店和微信兩種方式對外銷售。羅忠林沒做過生意,他對“生意”有自己的理解:一是把不方便變成方便;二是生出創意;三是生活的意義。這也是“水田坊”的經營理念,他穿著自己設計的“回家種田”的文化衫去紫鵲界景區練攤,他為每一個產品拍出最美的圖,用心寫出最美的推介文字。他說,做農業發心最重要。

【水田坊·照夜白】始祖梯田,米中貴族。駿馬要血脈純粹才俊逸朗潤,米也一樣,純粹的根源,干凈的環境,天然的水質,才有這樣一碗溫養身心的好米飯。色白如玉,夜明如珠,故名“照夜白”。

【水田坊·干掛板鴨】山間有鴨,數十成群,頭大,嘴扁,頸長,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或戲田野,外吃蟲草,家吃稻谷,歷時四月余,方成大鴨,即將干掛,得之不易,請知悉,并愛惜!

【水田坊·柴火臘肉】只有農家熟食,喂養一年以上的土豬,才有這樣的肉色。柴火的慢熏細烤,只為沉淀時光的味道。無臘肉沒年味,“水田坊”帶您追憶濃濃的原味鄉情。

【水田坊·干筍絲】居山是福,春天里,竹筍破土而出,凝露采之,春陽透曬,絲絲縷縷,萬水千山,春之山珍,舌尖美好。15元/扎,前20名購買者贈送精美書簽一份。

……

這些記憶里的味道,這些真實的圖片和文字,最能打開味蕾,牽動游子的心,“水田坊”的品種越來越多,知道“水田坊”的人也越來越多。幾年做下來,羅忠林發現,山外的人們對紫鵲界的米尤其感興趣,且需求量大。他想,紫鵲界有原始生態,有良田,有好水,如果還加上老種子,按照古法精耕細作,那一定能產出更優質的稻米。

老種子

“傳統農業與原種保護,是未來的高品質農業。”羅忠林對孫君老師這句話深以為然。從2013年返鄉以來,他一直在關注、收集在家鄉紫鵲界種植多年的老種子。他跟母親學習給各種蔬菜留種,饒有興趣地看母親用母雞孵化小雞小鵝。2014年正月的一天,父母去親戚家喝喜酒未歸,羅忠林和妻子全程陪護、應對豬大姐生崽,至晚上八點半左右,豬大姐順利產下十二子,母子平安。羅忠林看著一地肉嘟嘟的小可愛,真切地感到了生命的神奇偉大,他給豬寶寶分別取名為豬一子,豬二丑,豬三寅,豬四卯……2015年,羅忠林曾與《瀟湘晨報》湖湘地理欄目馬金輝老師一同在紫鵲界做過田野調查,對老種子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2016年3月,羅忠林將紫鵲界丫鬟寨一位農戶自留的“麻谷紅”“白沙糯”“魚籽糯”等常規稻種引種下山,試種了一畝五分田,不施農藥化肥,人工除草,真正有機種植,結果這一畝五分田由去年的16擔谷減產到8擔谷。母親埋怨虧大了,羅忠林不以為然,割了一些飽滿的稻穗回去,第二年繼續種。

2019年,羅忠林的老種子稻種增加到十幾個,面積擴種到十幾畝,且是紫鵲界景區的梯田,耕種難度更大。他嚴格遵循農時節令,認真傾聽老一輩農人的傳統耕作經驗,再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調整。從插秧后固蔸、拔節、孕穗、抽穗、齊穗,再到開花授粉、粒子灌漿、結實成熟,稻禾生長的每一個環節都讓他忐忑不安。這樣懸著心經歷了132天后,羅忠林終于看到幾個老品種也稻穗長長、谷粒壯實。走在田壟上,看著遍野田稻漸黃,羅忠林對習近平主席的話有了最深刻最貼心的理解:“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

“糧食安全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羅忠林當年回家,就是想好好種田,出好米,讓大家吃上一口可口又健康的米飯。幾年時間的探索實踐,老種子的價值逐漸凸顯,產量越來越高,稻禾抗病蟲害能力強,稻米口感好,當地農人重陽蒸米酒年終舂糍粑也開始選購“白沙糯”“魚籽糯”了。羅忠林更相信科學的數據,他把他的米送去檢驗,一般稻米的重金屬含量會達到0.4mg/kg,有的地方甚至用這個作為衡量標準,但他的米重金屬含量每千克只有0.1mg多一點。面對檢驗結果,這個四十歲的男子,笑得如同天真的孩子。

在做好生產的基礎上,羅忠林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打造“水田坊”,小眾品牌,必須聚焦精和美。他把“水田坊”的主打產品定為 “紫鵲山泉貢米”,米的外包裝選用“五谷豐登”的鄉村版畫,簡練,清爽,讓人一見溫暖;“好好吃飯,就是好好愛自己”的主題表達,自然,素樸,情意綿綿。在“照夜白”的基礎上,又提煉出四個粗糧老品種,羅忠林給它們分別取名為:

【月山白】這是一款白米,山田如月,月照山田,山月山泉,滋其生長,此米色白如月,潤澤如珠。

【煙籠紫】這是一款紫米,紫鵲界的老品種,歲月更替,山河變遷,紫鵲紫米,飄香千載,夜迷紫霧,晝籠青煙,此米色如紫袍,貴氣漫溢。

【遠山黛】這是一款黑米,它號稱“藥米”,紫鵲界人長壽,“藥米”功不可沒。遠山疊疊,新月娟娟,溝溝壑壑,稻隱其中,此米色澤如黛,譽為“米中之王”。

【云谷紅】這是一款紅米,獲高山深澗之養,得云蒸霞蔚之潤,顆粒飽滿,體形細長,此米色如紅霞,狀同瑪瑙。

2022年10月底,羅忠林帶著他的五個孩子——“照夜白”“月山白”“煙籠紫”“遠山黛”“云谷紅”去廣西南寧,參加了以“種子活態保護利用——促進生態文化保育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種子課程培訓班,在對老種子保育的方法和路徑上有了更深的感悟。傳承老種子,不僅是坐而言,更在起而行,走下田間地頭,讓種子既能“存起來”又能“活起來”。他將力所能及地帶動鄉親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踐行著種植夢想,種出自己的未來!

心田公社

剛回家種田的時候,羅忠林任職過一屆村長,他帶領鄉親修路架橋,發展培育特色產業,保護梅山文化,干得風生水起。后來因與同伴去貴州榕江宰蕩參加鄉建,卸下了村里工作,2021年村干部換屆選舉,羅忠林再次參與到村里的管理工作中來。

鄉村振興,產業植入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有效地把老百姓組織起來并進行合理的分配才是重中之重,這也是我們黨的制勝法寶之一。新春伊始,羅忠林組織村民進行了茶話交流會,他真誠地跟鄉親們說:“我不是回來探望父母的,是回來種田扎根的。這七八年來,我已經把我們的‘紫鵲山泉貢米’賣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甚至加拿大、新加坡。我們不僅有好的品種,更重要的是有好的種植方式,有好的氣候土壤環境,這些優質的條件,成就了又健康又好吃的米。對于紫鵲界,我不是一個游客,我是這塊土地的孩子,我想在村里成立‘心田公社’。‘心田’既是心中的田,也是心里的甜蜜,只要守護好自己心中的這塊田,種田真不是一件苦累的事,而是一件幸福的事,美好的事。我想跟大家一起重拾種田耕地的主業,并讓它得到新的價值提升,建設好我們的家園。心在,田在,美麗鄉村就在。”

留在村里種田的都是些視土地為命根的老人,他們聽到羅忠林這個誠實的年輕人,愿意跟他們一起種田,他們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踴躍地加入了心田公社。鄉親們對自己認可的事,從不怕苦怕累,甚至不計較付出,農忙時候,他們可以天不亮就下到田里,可以在烈日下一干一整天,腰都不直一下,可以在風雨里披蓑戴笠戰天斗地,他們的堅忍、堅韌和樂觀,就是紅旗渠精神,就是開辟梯田的紫鵲界先輩的精神。

2021年風調雨順,心田公社人心齊整,秈稻、糯稻都大獲豐收,收割時秋高氣爽,米質自然更好。羅忠林和社員們加班加點碾新米,碾完紅米、黑米、紫米,再碾白米,滿村子的米香。社員們笑著說,賣得好也麻煩,根本停不下來。羅忠林代表心田公社去廣州參加了豐年慶,在春田計劃的農墟市集上,他為大家分享了“紫鵲山泉貢米”和“回家種田”的創意文化衫,結識了一群親近土地,親近生產,親近生活的伙伴,收獲了更多元的社會視角和在地實踐經驗。2022年南方出現有史以來最強高溫,持續四個月沒下雨,資江快斷流了,洞庭湖區大面積干涸,但紫鵲界因為有神奇的自流灌溉體系,持續晴熱天氣讓水溫升高,更有利于催苗,稻田不但沒受影響,收成比去年還好,每一粒谷子都金黃燥爽。“天下大旱,此地有收”,這句話在2022年的紫鵲界表現得尤為生動!

金秋九月,央視國際頻道“記住鄉愁”欄目組來到紫鵲界,對心田公社進行了調研走訪,跟蹤拍攝了羅忠林和社員們的農事活動。拍攝組老師認為,“紫鵲山泉貢米”不僅米質優良,更重要的是心田公社按照古法種植、簡約素雅的包裝和誠實用心的經營理念,賦予米以文化價值。心田公社為每一粒米取的名字都與紫鵲界獨特的人文生態環境達到高度的吻合,把紫鵲界兩千多年的稻作文化進行一次整體的提煉和轉譯。在紫鵲界梯田的拍攝現場,游客說:“心田公社的米是好,就是有點貴。”羅忠林坦誠地說:“紫鵲界晝夜溫差大,稻禾生長周期長,一年只種一季,我們的稻田都是山泉水灌溉,人工除草,魚、鴨、稻一起生長,用傳統農法種植,又是老品種,價格自然要高一點。我們每一粒米的后面都包含著自然界豐厚的歷史根脈,也飽含著耕種者一路艱辛和精心努力,還有我們對農業的那份溫柔、對土地的那份情感、對生命的那份敬重。其實也只有讓它的價值得到提升,才有可能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讓土地得到善待,得到激活……”

拍攝組老師問羅忠林對未來的打算,羅忠林想了想,說:“既然已堅定了回家種田的想法,就該有一輩子待下去的信心。我會更加全身心地沉到土地的最深處,扎實種好田,把家鄉建設得更像家鄉。我們心田公社不只是一個經濟合作組織,更要作為土地修復的高地,還要有真正的反哺機制,對養老、育青、壯幼有系統性的思考和解決辦法,讓每一位社員成為美好鄉村的發現者和建設者。同時,為失去故鄉的人找到回家路,讓心田公社成為他們的新故鄉,讓心田公社的理想和實踐成為未來鄉村生活的一個小樣板。好好種田,讓鄉村生活更踏實更富足。”

紫鵲界的云山霧水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為紫鵲界,為紫鵲界的這個新農夫。

他說,田生活,有點甜。

他說,喜歡自己越來越像個農民。

他說,我在犁田,沒空接電話,有事請留言。

?

作者簡介:羅瑞花,湖南省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人民周刊》《中國文化報》《中國校園文學》《湖南文學》《湘江文藝》《天津文學》《散文百家》《湖南日報》《湖南教育》等報刊,出版散文集《銜泥帶得落花歸》。

責編:楊雅婷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