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 | 謝玉嬋:用愛點亮留守高中生的數字世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0日訊(通訊員 吳珍)在冷水江市第六中學那間充滿科技氣息的計算機機房里,49歲的謝玉嬋老師已默默堅守講臺26年。26載春秋,她以信息技術為筆,以愛心與責任為墨,在留守高中生的成長畫卷上,繪就了一幅通往數字世界的絢麗圖景。
謝玉嬋所面對的學生,有一部分來自鄉村,是父母在外奔波的留守孩子。初次登上信息技術課的講臺時,她便敏銳地察覺到,來自鄉村的這部分學生因缺乏家庭的有效引導,對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極為陌生,甚至連簡單的鼠標操作都顯得十分生疏。看著孩子們那迷茫又渴望的眼神,謝玉嬋心急如焚,她果斷做出決定: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為這些“零基礎”的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輔導計劃。
從計算機的開關機,到文件的基本管理;從鼠標的精準點擊,到鍵盤的熟練操作,每一個細微的知識點,謝玉嬋都耐心地反復講解、示范。午休時分,當其他老師都在休息,機房里卻總能看到她陪伴學生練習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們的操作技能有了顯著提升。曾經那些只能用“一指禪”笨拙操作鍵盤的學生,如今已能熟練運用辦公軟件,在數字世界里自由翱翔。
謝玉嬋深知,技術不僅僅是冰冷的代碼和操作,更是連接世界、改變命運的橋梁。為了讓這些鮮少走出小城市的留守學生更好地擁抱數字時代,她精心組建了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各類科技活動。每一次活動,她都精心策劃、全程指導,從項目的選題到方案的制定,從代碼的編寫到調試優化,她都與學生并肩作戰。
在她不遺余力地指導下,學生團隊在市級線上編程比賽中大放異彩,斬獲了優異成績。當孩子們站在領獎臺上,手捧著獎狀,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時,他們第一次真切地觸摸到了技術的脈搏,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那一刻,他們的眼中綻放出自信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教學之外,謝玉嬋更是留守學生們溫暖的“心靈港灣”。她深知,這些孩子不僅需要知識上的指導,更需要情感上的關懷。于是,她常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談心,耐心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敏銳地察覺他們生活中的孤獨與困境。
有一次,她得知一名學生因為生活費未能及時到賬而陷入窘迫,連基本的學習用品都買不起。謝玉嬋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墊付了資金,還鼓勵這名學生要勇敢面對困難。在她的關愛下,這名學生重新找回了信心,更加努力地學習。像這樣的暖心故事,在謝玉嬋的教學生涯中數不勝數。她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愛與希望的種子。
26年春風化雨,26年默默耕耘,謝玉嬋用愛與責任,在冷水江市第六中學的校園里,為來自鄉村的留守高中生鋪就了一條通往數字未來的堅實之路。她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方向;她又像一位溫暖的引路人,帶領著孩子們在數字世界中勇敢探索,追逐夢想。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