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6月17日,北京傳來喜訊——第十六屆全國運動會正式落戶湖南,2029年舉辦。這是湖南迄今為止承接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綜合性體育盛會,也是中部地區首次迎來全運會。可喜可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全運會何以花落湖南?
源自生生不息的體育精神。“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青年毛澤東劈浪湘江,播下了運動的火種;“一定要扭轉我國體育落后的局面”,開國元帥賀龍對振興體育寄予厚望;“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刻入湖南人血脈;“女排精神”在三湘大地留下深刻烙印。
源自驕人的體育成績。湖南在全國體育競技大賽中一直成績不俗,全運會獎牌總數常年居于全國前十。加入奧運大家庭后,湖南走出了熊倪、劉璇、龍清泉等15位奧運冠軍,培養了孫文雁、張博恒等136位世界冠軍。22枚奧運金牌,充分彰顯體育湘軍的雄厚實力。
源自基礎設施建設的鍥而不舍。湖南近年來加速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2013年的1.09平方米增至2.88平方米。今年4月,長沙奧體中心正式開工,建成后將超越賀龍體育中心,成為湖南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綜合體育設施。湖南體育界對外借鑒“他山之石”,對內苦練內功。去年底,湖南成功舉辦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為申辦“十六運”積累了寶貴經驗。
運動會從來不只是競技場上的爭金奪銀。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助推美國走出經濟危機,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動中國融入世界。歷史啟示我們:重大體育賽事是城市能級躍升的重要契機。對湖南而言,全運會恰似一把金鑰匙,既打開“體育+”的無限可能,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比經濟發展更珍貴的是精神財富的積淀。隨著“十六運”落地,大眾全運熱情將轉化為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內在動能。當蹣跚學步的孩童在社區智慧健身園體驗AI教練,當鄉村小學的操場鋪上專業塑膠跑道,當殘疾人運動中心在各地相繼落成,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硬件升級,更是社會文明的進步。全運會的深層價值,在于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享受運動的快樂,在于讓體育精神融入生活追求、提升城市品質、連接強國夢想。
從喜訊傳來那一刻開始,全體湖南人都應是這場盛會的參與者、書寫者。我們既要加快建設好各類競賽場館、基礎設施,大力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又要以東道主的擔當,將待客之道融入每個細節。社區街道的無障礙關懷,志愿者的真誠微笑,出租車司機的暖心問候……都是詮釋體育精神、展示城市風采的窗口。
湘江潮涌迎盛會,攜手同行創未來。湖湘兒女將勠力同心,將“十六運”辦成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盛會!
責編:顏青
一審:譚思敏
二審:彭彭
三審:趙雨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