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中,中非合作已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6月12日,以湖南長沙為“會客廳”的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正式開幕。這場以“中非共行動、逐夢現代化”為主題的盛會,吸引超4700家中外機構、52個非洲國家與27個中國省區市參與,展現出中非合作在綠色發展、貿易升級、技術共享等領域的澎湃活力。作為對非合作的前沿陣地,湖南正以湘水奔流之勢,攜手非洲各國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湘韻涌綠浪,共夯生態合作新基底。綠色發展是全球共識,更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今日啟幕的博覽會秉持著“零碳排”理念,以綠證交易實現全場景綠色電力覆蓋,2000張綠證承載著200萬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不僅為大型國際活動打造了綠色范本,更彰顯出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輸出實力。坐擁三湘四水的湖南,在清潔能源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恰與非洲廣袤大地上充沛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形成互補。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湘企以光伏農業一體化項目為筆,繪就科技助農新圖景;又于東非高原之上,以風電項目為弦,奏響綠色發展新樂章。同步建設儲能設施,筑牢能源供應基石;搭建職業培訓中心,培育本土技術力量。以“綠色湘企”為紐帶,推動非洲能源結構轉型,助力實現《2063年議程》可持續發展目標,讓中非綠色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
湘貿通四海,共拓產業協同新航道。合作是發展的必由之路,互鑒是進步的永恒動力,產業互補性是中非合作的天然優勢。本屆博覽會首次設立“中非合作知名品牌展”與“非洲好物展”,覆蓋綠色礦產、傳統醫藥、基礎設施、青年創業等全領域,合作深度與廣度再創新高。當非洲咖啡的香氣飄過高橋大市場,當湘企的智能制造技術扎根贊比亞產業園,湖南正以敢為人先的闖勁,奮力開拓產業協同新路徑。以高橋大市場為樞紐,借Kilimall電商之智,讓非洲好物云端直抵萬家;推廣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20余國燎原成“種子研發—種植培訓—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蓬勃數據更彰顯合作熱度,中非貿易額連續四年創新高,中國連續16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合作成果亦惠及大眾,如岡比亞穆薩棄高薪歸鄉種田,得在湘專家幫助,穰穰滿田疇,今攜新米親赴湘參會,深情道出“稻穗彎腰謝師恩!”
湘智展鋒芒,共啟創新驅動新引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非合作正從資源互補向創新協同加速升級。“非洲好物網購季”的成功實踐,讓文化認同在經貿往來中悄然深化。設立中非聯合實驗室,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和龍頭企業的技術儲備,聚焦核心難題,打破技術瓶頸,湖南正將前沿技術成果,因地制宜完成適應性轉化,讓“湘字號”技術真正扎根非洲大地。同時,以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載體,搭建雙向人才培養平臺,鼓勵在新興領域開展聯合攻關。來自貝寧的中南大學優秀國際生喬力,得益于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首張“創業簽證”的賦能,成功在華開啟跨國貿易夢想。年輕一代以思維碰撞激發創新火花,真正實現“技術流”與“人才流”的雙向奔赴,為中非合作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從坦贊鐵路到數字絲綢之路,從中非合作論壇到長沙的經貿盛會,中非友誼歷久彌新。共赴湘水之約,齊譜絲路新篇,湖南正持續深化綠色合作,強化產業協同,優化創新驅動,形成“永不落幕”的中非經貿博覽會,架起“跨越山海”的中非合作堅穩橋梁,讓這份時代答卷在現代化建設征程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謝馨瑩
責編:范海鳳
一審:袁曉軍
二審:鄭玉波
三審:尹青山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經授權后,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