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帶笑顏(一)沙塘灣街道:從“火險重災區”到“生態守護樣板”
新冷水江5月8日訊(朱俊峰)播種綠,守護綠,以綠為底,因綠生金。今天起,市融媒體中心推出“守護青山”系列報道《綠水青山帶笑顏》,講述我市各鄉鎮(街道)在森林防滅火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基礎建設、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走進沙塘灣街道,聆聽街道積極探索創新,打贏森林防火翻身仗的故事。
沙塘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銘凱說:“我們在山邊要注意用火,不能把火燒到山上去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不能把火源帶到山上去。”
在沙塘灣街道倆塘社區,街道辦干部與社區干部正穿梭于毛易林場周邊,逐戶開展森林防火宣傳。近年來,沙塘灣街道以“抓源頭、強協作、重管控”為制勝法寶,全力編織防火網絡。倆塘社區緊跟步伐,將756畝森林精心劃分為5大片區,采取駐點方式精準防控。社區干部、組長與街道駐點干部齊心協力,借助電子屏滾動播放、網格精準宣傳和“敲門行動”挨家挨戶走訪,將“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理念植入每位居民心間。
沙塘灣街道倆塘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黃建平說:“在森林防火高峰期,我們的禁燃禁燒專干、環保專干每日定點巡查,我們成立了一個15人的應急分隊,一旦發現火情,我們會在10分鐘整理完畢,立即趕到現場撲滅火情。”
據統計,2025年,沙塘灣街道已累計開展防火宣傳500余人次,對漚肥、焚燒秸稈等極易引發火情的行為,工作人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功將103次煙點撲滅在萌芽狀態。
沙塘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銘凱說:“2022年我街道發生了一起因智力障礙人員而引發山火的案情,對此,我街道舉一反三,對街道轄區所有的放牛放羊農戶、在山邊勞作居住的群眾以及智力障礙和精神障礙人群進行了全面摸排,從而建立了工作臺賬。”
重點人員管控,是防火工作的關鍵。進入特護期,一場聲勢浩大的“敲門行動”全面鋪開。工作人員逐戶登門進行宣傳,從源頭切斷人為火災隱患,為山林安全加上一道堅固的“防護鎖”。
沙塘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陳銘凱:“對當前的法律法規逐一宣傳,要求重點人員不要帶火種進山,確保我街道各林區不發生火情。”
在強化重點人員管控的同時,沙塘灣街道還積極拓展外部協作版圖,與毛易林場達成深度合作,將清塘、毛易兩村8000余畝荒山托管造林。如今,昔日荒蕪的山頭披上層層綠裝。同時,林業站與護林員默契配合,對轄區火情風險隱患點展開“地毯式”排查,針對每個隱患點量身定制“一山一策”,提前化解風險。目前,10個隱患點已成功整治8個,剩余2個也正按照詳細方案穩步推進整改。
沙塘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陳銘凱:“我街道創新創建了‘3+7’應急響應機制,在森林火情黃色預警以上時,我街道會安排3名干部在辦事處專職待命,當發生火情時,第一時間通知其他7名村社區的退役軍人干部一同趕往現場。”
在應急處置上,街道組建了一支49人組成的專業應急隊伍,通過高頻次演練,練就快速反應、熟練操作裝備的過硬本領。今年以來,街道還指導各村(社區)開展16次演練,推動全域應急能力實現質的飛躍。硬件保障方面,消防車、消防摩托車等專業設備一應俱全;執法監管嚴格落實“見煙就查,見火就滅,點火就抓”,讓違規用火現象無處遁形。歷經兩年努力,沙塘灣街道轄區內火情尤其是高壓電塔的林下火情發生頻率大幅下降。
沙塘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陳銘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街道將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強化對重點人員及火源的管控,持續增強應急處理能力,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從“火險重災區”到“生態守護樣板”,沙塘灣街道用實實在在的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完美答卷。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