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勞動者(二)省勞動模范朱勇:湖南最大光伏基地的“筑夢者”
新冷水江5月8日訊(曹丹 段姝)在湘中資水河畔的錫礦山,光伏矩陣正以向陽之姿重塑這片百年礦冶之地的山川肌理。作為湖南省最大光伏基地的“筑夢者”,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機務專責朱勇,以12年匠心投身新能源領域,用光伏銀線編織綠色轉型的經緯,先后榮獲“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勞動模范”等多項殊榮,讓“勇”字在綠色發展征程上綻放灼灼光芒。
2021年盛夏,當朱勇從轟鳴的汽機房走向荒草叢生的礦山時,他的工具箱里多了幾本簇新的《光伏電站設計規范》。這個在火電檢修戰線打磨了十余年的“汽機大拿”,面對轉型通知書上的“新能源”三字,選擇以歸零心態開啟新征程。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新能源崗位它的主要建設周期長,與火電崗位不一樣,火電崗位大多是在體制內,講究的是標準、規矩以及行業行規、國家法律標準,而在工程建設當中,要應對的是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無法想象的困難。”
項目剛啟動時,不少村民都有疑慮,朱勇沒急著爭辯,轉頭從老鄉家借了條板凳,掏出兩本冊子:一本是土地流轉租金明細,另一本是用手機拍的“光伏+農業”示范村照片,與大家一筆一筆算收入賬。幾個月里,他和街道、村兩級干部走遍300多戶村民家,最終換來滿紙紅手印。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想了解他們,把政策宣傳出去,把新能源和國家的政策宣傳給他們,讓他們理解我們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是一個歷史必然的進程,我們都是參與者,后續我們會為這個項目感到自豪。”
每天步行超兩萬步,足跡踏遍錫礦山3350畝施工用地——這是朱勇一天的正確打開方式。正是這股韌勁兒,讓冷水江項目在全國 34 個項目中率先實現首批方陣并網發電,從實質動工到并網發電僅用時4 個月,創造了項目建設“婁底速度”。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我們這個項目是國家第一批風光大型項目,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點名的項目,從這個項目的第一塊,第一根樁,第一根光伏板,第一塊的建設開始,我們看著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慢慢地長大,心中肯定是自豪,也非常高興。”
二期工程開工時,朱勇又玩起了“新花樣”。他基于一期經驗升級“網格化+智慧化”管理體系,并組建了一支義務防火巡邏隊,實現工程進度與安全管控雙達標。在婁底市專班月度評比中,項目連續多月穩居第一,成為新能源工程建設的標桿樣本。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我曾經自己做了一個統計,我大概在這三年走了900多萬步,相當于繞赤道1.2圈,但是這個并不代表我的工作做細了,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
項目進度一直在往前趕,朱勇也沒忘了答應村民的事。他帶著湖南農大的專家在地頭轉悠,尋找最適合這片土地的作物。今年春天,光伏板下試種的玉米和花生冒了新芽,黑山羊歡快地啃著草,基地儼然成了“生態魔術場”。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我們是采取了一個綜合型復合型光伏項目,也就是說遇林則林光互補,遇農則農光互補,采取這種方式也是起到了一個鄉村振興,帶動就業率的問題。”
從空中俯瞰錫礦山,一塊塊蔚藍色的光伏矩陣傲然屹立在山頭,向陽而生、逐日蓄能,源源不斷地將綠色清潔能源送往千家萬戶;46萬棵樹苗從礦渣里鉆出頭,200噸花種隨風散落,漫山遍野的月季花、波斯菊吸引游人紛至沓來。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當這個項目結束以后,后續的整個生態修復將會在25年以內會持續進行更新,持續維護,持續監護,不間斷地改變錫礦山的地貌,在旅游打卡景點的同時也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個地方,帶動當地的鄉村經濟。”
正午時分,朱勇檢查完最后一排光伏板。他的影子投在嶄新的支架上,與綿延的光伏矩陣融為一體,恰似一枚嵌入綠色版圖的螺絲釘,永遠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
大唐華銀湘中新能源事業部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管理部機務專責朱勇說:“在新的時期,要利用科學,相信科學,運用最尖端的前沿技術來改變整個產業鏈,使咱們國家的電力建設能夠達到世界的先進水平,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去做的事情,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職責。”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