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行鄉村 爐竹村:“城里人愛往鄉里跑” 文明造就吸引力
新冷水江4月29日訊 近日,婁底電視臺“悅”行鄉村欄目走進我市,探訪“全國文明村”——禾青鎮爐竹村。青山如黛,綠水環繞,這里既有“兩山排闥送青來”的田園詩意,更以扎實的文明實踐與產業發展,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讓我們跟隨鏡頭,一同解鎖爐竹村的文明密碼。
走進爐竹村,整潔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蔭,村民自建的小樓錯落有致,一幅幅墻繪為鄉村增添了獨特的藝術氣息,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跟隨巡邏的志愿服務隊走街串戶,村民們都對近年村里環境的改變贊不絕口。
禾青鎮爐竹村村民劉華林說:“我們村里面的衛生環境是抓得相當好的,村民都非常滿意,比城里舒服得多,這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我們這也是河景房,離資江河不遠,住的還是很舒服。”
像劉華林一樣放著城里電梯房不住,“反向”定居鄉村的人在爐竹村并不少見,這份“不愛城里愛鄉里”的堅定,源于爐竹村對人居環境整治的執著。每月26日,村里都會對各家各戶衛生環境進行“評比”,選出“清潔衛生之星”通報表揚,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禾青鎮爐竹村鄉村振興專干段紅說:“家里比較整潔的我們就評優秀,環境比較差一點的,我們進行了監督、勸導。現在大家都比較支持,我們村的環境變好了,住的也舒心了。”
當夜幕降臨,爐竹村的文化廣場熱鬧非凡,村民或站或坐,觀看村里的舞蹈隊表演節目。這支能歌善舞的鄉村文藝隊伍由村里10余名的留守婦女組建,表演節目超過40個,“巡演”足跡遍布全市。
禾青鎮爐竹村文藝隊隊長蘇公中說:“大家在網上搜索了一二十個節目,一個節目演兩三晚也演得熟,我們也節省了資金,每年出門演出也要演十多場。”
近年來,爐竹村先后成立了管樂樂隊、舞蹈隊、龍舟隊等隊伍,開展了龍舟賽、籃球賽等一系列文體活動,既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為村民創業致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爐竹村龍舟協會秘書長、湖南山水好竹木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中說:“龍舟在我們村是比較受歡迎的,春節大家有可能不回來,但是到龍舟這個季節,不管你多忙,再大的老板、打工仔,或是很遠的,北京的、天津的,他們端午節都會提前回來,參加龍舟訓練,參加比賽,成為了村里的一種精神文化。”
從小跟著父輩參與龍舟賽耳濡目染的團結精神,一直激勵著劉明中。2016年,他帶著30多位村民南下廣東創業,勤勞致富。積累一定財富后,返鄉創辦竹制品加工廠,為周邊70多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爐竹村龍舟協會秘書長、湖南山水好竹木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中說:“我父親教育我,說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要把這個龍舟文化注入爐竹以后的集體經濟去,團結爐竹人,以龍舟精神來把爐竹打造成共同富裕的一個村子。”
文明鄉風不僅滋養著爐竹人的精神,更吸引了產業落地。澤宏生態園流轉了村里2100畝土地,布局果蔬園、住宿、餐飲、游樂設施等,打造鄉村休閑旅游景區。當前園內櫻花、油菜花、紫藤花盛開,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市資江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尹峰波說:“我們在旅游旺季聘用本地村民參與景區管理、民宿服務、果蔬種植等工作,為當地創造季節性就業崗位一百多個。村里的志愿服務隊也相應行動,在景區周邊開展文明勸導服務,讓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爐竹村的文明溫度和發展活力。”
當前,爐竹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將特色餐飲、農耕體驗、研學教育等多種業態串聯起來,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曹紅生說:“我們結合爐竹村的自身優勢,以創建爐竹鄉村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和竹制品加工業,全力把爐竹打造成為市民休閑旅游服務中心,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婁底臺記者曾子悅說:“從涵養鄉風文明到大力發展優勢產業,爐竹村以文明塑魂,以文化聚力。這里每一寸土地都寫著奮斗,每一陣江風都帶著歌聲。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崛起,更是精神的拔節生長。爐竹村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文明成為習慣,當文化成為日常,鄉村才能真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責編:周曉明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