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染荒山繪新卷——冷水江市石漠化綜合治理助力生態振興
新冷水江4月22日訊(通訊員 楊親洲 文燦)自2022年以來,冷水江市以中央預算內投資為支撐,全面推進武陵山-雪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累計完成人工造林70988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8345畝、封山育林131515畝。這是冷水江市石漠化治理的顯著成效,更是冷水江市持續推進生態修復的生動寫照。
錫礦山是冷水江市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設的主戰場。長期以來,廠礦企業生產導致的石漠化問題,始終困擾著當地的發展。面對困難,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將石漠化治理列為“生態立市”戰略核心工程,構建起“市級統籌、部門主抓、鎮村落實”的協同機制。分管副市長掛帥,召開專題會議12次,市林業、發改、財政等多部門聯合攻堅,市林業局班子成員分片包干,下沉一線督導技術落實。通過系列措施的實施,項目驗收合格率均達100%。
據監測數據顯示,項目區空氣負氧離子濃度提升25%,野生動植物種類新增12種。冷水江市林業局還依托科學規劃,精準實施“三位一體”修復策略:人工造林兩年攻堅70988畝,選用耐旱抗逆樹種,2022年完成45027.2畝,2023年再添25960.8畝,昔日裸露的巖坡重現綠意;森林質量提升以“近自然經營”理念持續推進,兩年完成18049畝,2024年10296畝提質工程正加速收尾;封山育林創新“封育+景觀”模式,兩年實施131515畝,植被覆蓋度提升40%以上,水土流失量下降超60%。
在錫礦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旁,長龍界社區示范點以203.1畝的生態畫卷成為“造林、造景、造福”理念的鮮活注腳。項目統籌封山育林資金,打造出“一園一谷一旗”的景觀矩陣:杜鵑園以漫山杜鵑為底色,塔柏勾勒“心心相印”大地藝術;桃花谷千株碧桃織就粉色云霞;紅葉石楠園中,塔柏與杜鵑拼嵌出巨型紅旗圖案,與紅色教育基地交相輝映。融合了生態修復與文旅IP打造的這一創新實踐,成為礦區生態轉型的標桿。
與此同時,項目的實施,也催生了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新業態。錫礦山示范點年吸引游客超5萬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增長30%以上。如今,冷水江正以2024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為新起點,持續書寫“荒山披綠、產業向綠、百姓享綠”的可持續發展篇章,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貢獻“冷江樣本”。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