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山發電公司:培訓安全技能 提升應急能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8日訊(通訊員 趙智能)為切實提升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能力,連日來,大唐華銀金竹山發電公司組織開展全員心肺復蘇(CPR)培訓及考核,通過“理論教學+實操實訓+嚴格考核”三位一體模式,推動急救技能覆蓋全體職工,為安全生產和員工生命健康構筑起堅實防線。
分層推進,構建全域覆蓋培訓網絡。作為能源企業,金竹山發電公司深知應急救護技能是保障員工生命安全的“必備課”。該公司結合生產、后勤、新能源項目等不同部門的工作特點,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分批次、分場地有序推進。從生產樓教室到維護部門會議室,從新能源光伏電站現場到后勤辦公區域,培訓覆蓋一線操作人員、后勤保障人員、駐外項目職工等近千人。人力資源部培訓專責全程督導,確保各部門培訓進度統一、標準一致,實現“不漏一人、不少一環”的全員參與目標。“哪怕是后勤崗位的員工,掌握心肺復蘇技能也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
學練并重,打造沉浸式實訓課堂。此次培訓打破傳統說教模式,采用 “理論打底、實操為主” 的教學方式。理論課程中,培訓員結合心臟驟停誘因、黃金搶救時間(4 分鐘內)、判斷生命體征的標準方法等基礎知識,系統講解心肺復蘇的核心原理與操作邏輯;實操環節則依托人體模型,對“判斷意識與呼吸 — 清理口腔異物 — 開放氣道 — 胸外按壓 — 人工呼吸”等關鍵步驟進行分解演示,尤其強調按壓深度(5-6 厘米)、頻率(100-120 次 / 分鐘)、手部姿勢及呼吸配合等技術細節。在維護部門培訓現場,員工們圍在模型旁反復練習,“按壓時肩膀要對齊雙手,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壓”,培訓員逐個糾正動作,確保每個人掌握規范要領。不少員工利用工余時間主動加練,在模型前相互指導、交流心得,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
以考促訓,淬煉過硬急救本領。“按壓位置準確,頻率達標,氣道開放規范,合格!”在實操考核現場,評委對照國家標準評分表嚴格打分,從動作規范性、流程完整性、時間把控等維度綜合評估。面對1號機組滾動檢修任務與培訓考核的雙重壓力,維護部門職工主動協調時間,白天堅守檢修一線,晚間加班參訓,展現出“安全生產與技能提升兩手抓”的擔當。“急救技能是救命的“硬功夫”,必須練到肌肉記憶。” 一位剛通過考核的員工說。據統計,此次培訓考核通過率達100%,所有職工均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標準化操作,真正實現 “人人能上手、個個能救人”的目標。
長效賦能,激活安全文化新內涵。“以前覺得心肺復蘇離自己很遠,現在掌握了技能,面對突發情況更有底氣了。” 參與培訓的新能源項目員工坦言,此次培訓不僅教會了一項技能,更強化了“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該公司將此次培訓作為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同步建立長效機制 —— 將心肺復蘇納入新員工入職培訓、年度安全復訓必修內容,并計劃定期開展應急演練與技能復訓,推動急救知識從“短期培訓”轉化為“長期素養”。此舉不僅夯實了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更在全員中培育了“關愛生命、互助互救”的文化共識,讓“人人都是安全守護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生產現場到辦公區域,從一線職工到后勤人員,金竹山發電公司通過此次全員心肺復蘇培訓,將“安全技能”轉化為員工的“必備技能”,為企業安全生產加裝了“生命保護鎖”。在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這場覆蓋全員的“生命教育”,正成為企業守護職工福祉、踐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
責編:周曉明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