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工業·“智”匯未來(四)“光風儲”繪就工業轉型綠色畫卷
新冷水江3月27日訊(楊風 朱俊峰)從古人鉆木取火的智慧到現代光伏科技的突破,人類對光能的探索貫穿整個文明進程。而今,在“雙碳”戰略引領下,我市依托地理稟賦優勢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構建起“光風共舞、源網荷儲”的新型能源體系。
大唐華銀婁底生態治理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是國家首批大型光伏發電項目,省內最大山地光伏項目和最大單體光伏項目。在錫礦山光伏電站,三年來累計步行930萬步的大唐華銀工程師朱勇,用腳步丈量出項目提前全容量并網的奇跡。這座總裝機容量超450兆瓦的超級光伏矩陣,正將昔日生態傷疤化作'綠電銀行'。
大唐華銀婁底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機務專責朱勇說:“當我退休的時候,我還會來這里看看,為我的后代講述我當年的故事?!?/p>
在大唐華銀金竹山發電公司的智能集控中心,實時數據正在見證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深度融合,6.35億千瓦時的綠電產出,相當于為三湘大地種下百萬畝生態林。從“大鏡懸空,水盆成像”的光學奇想,到如今分布式光伏電站與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陽光鋪路,科技領先”的愿景已照進現實。
大唐華銀婁底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機務專責朱勇說:“在加快項目建設的同時,公司與湖南農大攜手建成農光互補科技示范園,開展生態治理的農業種植,并結合鄉村振興打造牧光互補產業鏈,實現光伏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p>
大唐華銀婁底基地光伏項目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特征,進行農光互補和林光互補開發,當“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養殖”的三維模式遇見鄉村振興,錫礦山迸發出驚人能量。15.85萬噸標煤的節約量化作千家萬戶的燈火通明,更托起438個脫貧家庭的致富夢。
大唐華銀婁底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機務專責朱勇說:“光伏加生態治理加鄉村振興的模式給湖南冷水江錫礦山這個曾經的世界銻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實現了生態治理,企地共贏,群眾受益的良好社會效益。”
白果嶺上的風車與千年駝鈴遙相和鳴。20兆瓦風電機組晝夜不息,即將開工的百兆瓦級龍虎山項目,將讓三湘風脈化作永不枯竭的綠電動脈。
在冷水江經開區,數字孿生技術正重塑能源格局。2024年投用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為園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新華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杰說:“我公司以增量配電網為基礎,結合園區優質的屋頂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的源端,以及合理調節利用優質工商業用戶群體資源的負荷端,按照新型電力系統市場的需求,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模式,構建新型的儲能體系?!?/p>
這個集光伏、風電、儲能于一體的虛擬電廠,以電廠余熱蒸汽為主熱源的集中供熱項目已累計為6家企業節省用能成本逾千萬元,更開創了電力市場的'共享充電'新模式。
新華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杰說:“通過構建源網荷儲型虛擬電廠,發揮用戶側儲能的靈活調節作用,一方面有效發揮移峰填谷作用,降低電網的壓力,另一方面,通過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有效提升源網荷儲協同的綜合收益?!?/p>
從《天工開物》記載的冶鐵火光,到如今虛擬電廠的云端調度,這場跨越時空的能源革命正在冷水江續寫新篇。當石漠荒坡變身"陽光銀行",世界銻都的綠色蝶變,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