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嶺觀潮?】冷水江:做好“地上文章” 繪就“大好‘豐’景”
·冷水江·
冷水江
農機備戰 “鐵牛”馳騁田野

4月17日一大早,三尖鎮種糧大戶郭吾桐就帶著幾名工人在拋秧機旁忙開了。一盤盤鮮翠欲滴的早稻秧苗把拋秧機掛得滿滿當當。一切準備就緒,郭吾桐駕駛著拋秧機在田間來回作業。伴隨著機器的陣陣轟鳴聲,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拋秧機管道依次滑落,均勻拋入田間。一轉眼的工夫,稻田里就披上了一層淡淡的新綠。
“今年在九江村和三尖居委會,多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總面積近600畝。從連棟大棚育秧,到現在拋秧,然后無人機植保、收割、全程機械化,每一步都高效而精準。”提起自己的“農機大軍”,郭吾桐就興奮地打開了話匣子。

在不遠處的冷水江市三尖鎮新屋村,洪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內擺放著各式大中小型農用機具。此時,市畜牧農機水產中心的工作人員正悉心指導合作社負責人鄒正武農機安全操作的要領。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鄒正武熟練地更換著農機零部件,仔細添加機油、清洗發動機,并對插秧機上的北斗智能信息農機終端進行精準調試。鄒正武告訴紅日君:“春節剛過,畜農中心就已經通過短信和微信的方式,及時向我們種植戶和農機手傳授農機具的調試和保養知識,確保我們為春耕生產做好萬全準備。如今,我們合作社的十余臺農機具已經全部檢修完畢,煥然一新。春耕生產的號角已經吹響,早稻的播種工作定能順利進行,為今年的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冷水江市有農機合作社11家,種糧大戶26個,投入早稻春耕機具2000余臺(套)。預計今年我市早稻機插機拋工作在5月1日前可全部完成。同時,開展育秧和機插機拋培訓120人次,對全市44臺插拋秧機進行調試就緒,農機安全檢查10次,預計今年春耕超2100臺農機投入生產,水稻機耕率達95%以上。
冷水江市畜牧農機水產中心副主任張關鍵信心滿滿地表示:“目前,全市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的農機具維護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我們將集中精力對機械化育秧進行專業指導,全力保障全年糧食豐產豐收。”
農技賦能 智慧農業顯身手
農業生產,不僅是一場關于時效的競賽,更是一次關于技術的比拼。前不久,在冷水江市禾青鎮社學里村,一場水稻機插機拋技術培訓吸引了眾多農戶的目光。現場,育秧專家們從水稻育秧的秘訣到機拋育秧的技巧,為大家作了細致講解。冷水江市紅旺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當家人王修先參加培訓后信心爆棚:“這次培訓真是讓我收獲頗豐,尤其是北斗系統的那部分,太震撼了!我現在對操作機器更加得心應手,信心百倍!”

在冷水江市畜農中心的悉心指導下,必豐種養專業合作社也迎來了技術革新,新添兩臺拋秧機,助力雙季稻種植大業。合作社掌門人黃明祥對新科技贊不絕口:“這拋秧機真是個得力小助手,短短一天就能完成50多畝的拋秧任務。更驚喜的是,用它種出的水稻還能提前成熟,讓我們的晚稻巧妙躲過寒露風的侵擾,增產增收指日可待!”
農業經濟蓬勃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硬件革新了,技術學透了,農業生產得心應手之余,農業經濟也隨之騰飛。
春耕時節,在三尖鎮光明村的黃桃產業園里,工作人員滿懷期待準備迎接“新客人”。
“來,看這兒,一個營養缽要裝滿120斤的肥土,石頭、雜草統統不要,這樣才能確保魔芋寶寶住得舒服。”4月18日這天,冷水江市三尖鎮光明村村干部劉道田邊示范邊指導。村民們圍在一起,聚精會神學,一點一滴問。

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都知道,曾經,水云峰黃桃是帶領他們順利脫貧的“功臣”,如今,村里又來了“搖錢樹”。“這魔芋啊,就是咱們光明村的新財富密碼!它喜歡濕潤、陰涼的環境,跟咱們村的土地和氣候簡直是天作之合。”現場,婁底市政協駐光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歐松次興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紹。
魔芋的種植期與黃桃完美錯開,可以充分利用村里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一塊地,賺兩份錢。”這樣的好事,村里72歲的劉禹芝老人當然不會錯過。此前,劉老作為村合作社成員,每年都能分到黃桃種植的“紅利”。現在村里種植了魔芋,收入即將“二次提高”,老人家笑得合不攏嘴:“我這么大歲數了,還能每天掙一百多,一年下來就是小三萬呢!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了。”

三尖鎮光明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劉海軍也激動地告訴紅日君:“我們已經找到了買家,他們答應4元一斤全收!這樣一來,大家的錢包又要鼓起來了,而且土地和人力都不會浪費。”現在,駐村工作隊為村里爭取到了60萬元的產業基金,助力魔芋產業穩步前行。
農機、農技、農經,每一項都活力四溢,每一項都碩果累累。據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冷水江市共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4.69億元,按可比價增幅1.5%;完成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8元,名義增速7.8%。全市計劃完成糧食播種11.6萬畝,其中早稻1.73萬畝。截止到目前,全市早稻栽插已完成90%以上。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