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湖南省兩會如期召開,湖南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黨組書記、省長毛偉明在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創新制勝未來,我們要始終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科技創新成為湖南最活躍因素、最靚麗風景”。從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深度探討,到音視頻產業的技術創新建議,再到科技賦能旅游的積極展望,科技創新的浪潮在三湘大地上奔涌。這不僅彰顯了湖南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更為湖南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人才聚則事業興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是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湖南這片書香韻與煙火味交織、英雄氣與時尚范并存的地方,自古便是人文薈萃之地。回溯千年,湖南的歷史畫卷上,英才輩出,燦若星辰。湖南在推進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必須深刻認識到人才的關鍵作用。一方面,湖南作為教育大省,不僅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知名學府,更有眾多各具特色的高校,為社會輸送各類專業人才,但在高精尖人才、優秀產品人才和研發人才方面仍存在緊缺的問題。因此,需要由教育部門牽頭,增設文化科技相關專業,構建跨學科課程體系,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如鼓勵聯合開展產學研用融合試點建設,培養急需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另一方面,要構建全新的文化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科學設置評價標準,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讓人才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和認可。同時,要大力引進海內外文化科技領域人才,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務體系,讓人才在湖南能夠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產業強則經濟穩
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湖南緊扣中央要求、緊貼湖南實際、緊跟發展規律,準確把握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 “三化”“三型”“三強”“三優” 趨勢,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高端延伸、產品向市場高端攀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湖南工業產業雖已具備一定基礎,但與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產業規模不大、龍頭企業不強、關鍵技術較弱等現狀。因此,湖南應立足自身產業優勢,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產業升級。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傳統優勢產業方面,湖南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智能化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方面,湖南要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產業集聚區,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入駐,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同時,要發揮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千模集群”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高地。
融合深則活力足
湖南是文化大省,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在2025年湖南省兩會現場,沉浸式演出《恰同學少年》,融合裸眼3D等技術的花鼓戲《新劉海砍樵》、馬王堆動態復原展“一念·辛追夢”等,他們借助科技力量,賦予了演藝全新的形態,讓湖湘文化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要加強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需要以技術為先、IP為用、文化為魂,以科技手段擴展文化的海量存儲,打造獨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品牌,讓文化新業態加速“破圈”,讓傳統文化在大眾心中生根發芽。同時,要充分運用文化產業作為先導產業賦能千行百業的優勢,搶抓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發“風口期”,推動文藝院團與科技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打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共同探索“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創新新模式。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匯聚人才、做強產業、促進融合,讓科技創新之花在三湘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
作者:王俊巒
責編:卜文章
一審:卜文章
二審:孫毅
三審:皮尉人
來源:桃花侖街道
專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