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 | 首發經濟聽“新”意,農村發展新活力
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發經濟被賦予了新的戰略意義,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提起“首發”,容易讓人聯想到體育賽場上的首發隊員,他們是率先亮相,引領比賽的先鋒。如今,“首發”早已跨越體育界,成為流行熱詞。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不僅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推進首發經濟,重塑農產品新價值。首發經濟并非大都市的“獨角戲”,農村地區同樣可以依托自身資源和特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首發經濟。過去,優質的農產品因為缺乏品牌包裝和營銷手段,只能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甚至面臨滯銷的困境。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開始注重品牌建設,通過精美的包裝、精準的定位和廣泛的營銷推廣,迅速吸引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功打入了高端市場,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隨著農產品在品質、包裝、營銷等方面不斷創新,不僅拓寬銷售渠道,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更為農村地區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
發展首發經濟,鄉村煥發新顏值。在首發經濟模式的驅動下,鄉村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基地,而是成為了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孵化器和展示窗。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模式,鄉村的農產品得以品牌化、高端化,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更讓鄉村的文化特色和生態優勢得以充分展現。同時,首發經濟還帶動了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新興業態的發展,為鄉村帶來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進一步推動了鄉村的全面振興。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不僅經濟活力四射,更在文化、生態、社會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全面升級,展現出了習近平新時代鄉村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
筑牢首發經濟,夯實基礎新路徑。發展的繁榮離不開全方位的環境支撐,無論是文化環境、生態環境,還是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平臺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都是相互關聯、不可或缺的環節。一是培育新一代職業農民群體,借助培訓與教育手段,增強農民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技術精湛、管理高效、經營有方的現代農業人才隊伍;二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致力于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完善農村道路網絡,以改善交通狀況,促進農產品順暢流通;同時,強化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提升抗旱能力,為農業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三是推動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融合現代治理理念與技術,提升鄉村治理的效能與透明度。加強鄉村法治建設,確保農民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四是通過數字化建設賦能鄉村振興。實現鄉村信息的互聯互通,提升鄉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鄉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建設數字鄉村平臺,實現鄉村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同時,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鄉村教育和醫療的水平,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