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導讀】
這兩天,隨著“新征程,新樣范——中國式現代化在湖南的實踐”主題宣傳活動在婁底啟動,婁底“材料谷”再次吸引全國目光。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傻大黑粗”的鋼鐵,邁向了“高精特新”;傳統的老鋼城,崛起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材料產業新集群。
這位奮勇馳騁新賽道的“鋼鐵俠”,就是湖南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最好的“代言人”。
在做優化實體中開拓發展新空間
如何開拓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繼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的殷殷囑托,也是各地在激烈競爭中爭得優勢、搶得主動、贏得未來的潛力所在。
一度面臨資源枯竭的婁底,奮力打造鋼鐵新材產業集群,推動1200萬噸粗鋼向450萬噸硅鋼基板、300萬噸硅鋼、195萬噸汽車用鋼、110萬噸高強鋼產能方向延鏈,最終實現了從“一塊鋼”到“一個產業集群”、從“行業跟跑”到“世界領先”的精彩蛻變。
湖南省婁底市婁底經開區的湖南漣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孫遠平 攝
由點及面,欣欣向榮的婁底“材料谷”,正與長沙“創新谷”、株洲“動力谷”、湘潭“智造谷”相得益彰、相映成輝,成為湖南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的“新樣范”。
實體經濟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越強,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硬道理。前幾天,在年末收官之際,湖南第三次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可以預見,一大批投資規模大、產業結構優、引領支撐強、帶動效應好的開竣工項目,必將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穩中向好、進中提質。
面對嚴峻復雜形勢,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持之以恒地攻堅克難、謀變求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凸顯的是定力與智慧。湖南各地的鮮活實踐已然證明,唯有如此,才能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有效應對前進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在改革創新中激活發展新動能
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生產車間。圖源 婁底新聞網
鋼材從“按噸賣”轉向“按片賣”,關鍵仍然在于“人無我有”的創新。以鋼鐵新材為突破口,過去只有初級用鋼的婁底,如今把汽車板送入了奔馳、寶馬和比亞迪、理想等新勢力新能源汽車品牌,把工程機械用鋼銷到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把“工業之米”緊固件賣出了國門。
成長空間的打開,總是以創新開辟道路。日前,省科技廳發布的2024年科技創新成績單中,宏觀如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縱深推進,微觀似攻克數字孿生、量子傳感、分子診療等前沿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克,以改革創新激活發展新動能例子比比皆是。
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在產業革命中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正是眼下湖南各地的鮮活實踐。
在深耕特色中打造發展新優勢
有媒體報道,面對“三個千萬”高能耗產業逐步下行,婁底曾引入電子等高新技術相關產業鏈,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窘境——毫無產業基礎或技術支持的新產業,發展起來確實不占優勢。
鋼,才是婁底的老底子。與其盲目引入新產業,不如從自身的要素稟賦條件出發,深耕“鋼”產業,做好“鋼”文章。如今,婁底瞄準新“鋼需”,向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挺進,“煉”出了新動能。
婁底經開區“材料谷”龍頭企業VAMA廠區。李中聲 攝
將目光放至全國,安徽打造以智能語音為產業特色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基于其“中國聲谷”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的雄厚產業基礎;湖北提出打造世界級光電子產業集群,離不開其“光谷”的獨特優勢……
科學把握時與勢,找準最合適賽道,才能讓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無取向硅鋼1號SACL機組。申曄軍 攝
婁底“材料谷”的生動實踐,是現代化新湖南精彩故事中的一粟。廣袤大地上,三湘兒女們正積極行動,在做優實體中開拓發展新空間、在改革創新中激活發展新動能、在深耕特色中打造發展新優勢,共同書寫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絢爛篇章。
責編:張子儀
一審:萬麗君
二審:鄧晶琎
三審:唐婷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 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