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銻都古村行(八)錫礦山街道聯盟居委會:百年工礦文化的見證者
新冷水江11月6日訊(朱俊峰 郭佐平 張晚霞)今天,我們走進錫礦山街道聯盟居委會,一起去感受百年礦山的滄桑巨變。
主持人曉霞說:“羊牯嶺碉樓始建于1932年,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羊牯嶺上。經90多年風雨洗禮,至今依然矗立在山巔。碉樓采用磚木結構,高14米,長10.5米,寬6.8米,厚0.8米,2002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羊牯嶺碉樓最初是錫礦山開源公司大礦主段楚賢為壟斷銻礦開采而建造的,主要用于監察瞭望和防御。全盛時期的段楚賢富甲一方,日收入超兩萬元,被稱為“銀菩薩”。1949年10月,錫礦山解放,整個礦山歸人民政府管理。從此,“銻礦大亨”段楚賢稱霸錫礦山的時代宣告結束。
主持人曉霞說:“今天,在碉樓的外墻上,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殘留的子彈痕跡,可見當時戰況的焦灼。一起進去感受一下。”
推開碉樓的門,仿佛打開了塵封的歷史之門。碉樓一層設有一座水牢。坊間傳言,當時的工人們常因一點小事被監工、包工頭拷打折磨。那時,這里掛滿刑具,受害者不計其數。整座碉樓共設有6個瞭望孔和195個射擊孔,內寬外窄的設計,有利于保護里面的射手,讓碉樓變得易守難攻。
主持人曉霞說:“羊牯嶺碉樓歷經了抗日戰爭、紅軍長征、解放戰爭,它承受過狂風暴雨,燃燒過烽火狼煙。它就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見證著錫礦山的滄桑巨變。現在的羊牯嶺碉樓,已經成為冷水江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之一。”
現在,碉樓下開了一家飯館,老板羅利新是土生土長的聯盟居委會人。2021年3月,隨著羊牯嶺廣場的建成,這里的紅色、地質資源逐漸被開發,來這里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羅利新和朋友瞅準時機開了這家飯館。
飯店老板羅利新說:“自從這個碉樓旅游搞起來以后,旺季的時候(每天)能接待幾百甚至上千人。”
錫礦山街道聯盟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 扶忠輝說:“通過錫礦山的綜合治理,這里成為了我們的旅游打卡景點,給我們的老百姓帶來了經濟收入,我們老百姓吃上了生態飯。”
主持人曉霞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錫礦山的老采礦場遺址——‘憶苦窿’。礦洞開采于上世紀20年代末,經過一個世紀的開采,至今仍在生產作業。上世紀50年代,‘憶苦窿’作為舊社會礦工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被保留下來。它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前錫礦山礦工生活的凄慘情景,是大批礦工悲慘命運的真實體現。”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憶苦窿”作為憶苦思甜教育基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到此參觀。2001年,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對“憶苦窿”洞口和表演區進行了裝修,并培養了一批“憶苦窿”表演人員,完善了相關的設施設備。2011年“憶苦窿”被確定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錫礦山,以工礦文化為基礎,構建起了紅色旅游、工礦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產業鏈,百年礦山,在產業轉型中迎來了新生。
責編:扶雄芳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